▼
《揭阳县志》载:“林鸣鸾,揭阳县霖田都钱家寨(现今揭西县钱坑镇)人。生于弘治丙辰年,18岁登正德癸酉举人。历官嘉兴县丞,南京户部正郎,出知都匀府,咸称廉明。时有陆杰、陆相,诸生也。以罪系狱(同窗赖文陷害),拟大辟(斩首)。鸣鸾夜出,闻囹圄读书声。询吏,具以对。叹曰:“当此时而勤学不辍,必非凡夫俗子也。”明日审讯察其冤,力为申雪。越三年,陆家兄弟联捷,同擢进士,后皆任相。遂疏请建坊于揭,以酬其恩。
坊在榕城宣化街,曰“司徒正郎”牌坊。此坊正门横枋书“林鸣鸾”,为坊主。左右门横枋各书“陆杰”、“陆相”,为建坊者。时陆杰、陆相任内阁大学士,明皇帝亲揽政务,内阁大学士为名义上的宰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故仍沿旧称。东汉时宰相称为司徒,故此牌坊时人以“司徒正郎”题额称之。榕城民间俗称“两相夹一府”坊。 明清年间,据史志记载统计,揭阳城乡建有58座牌坊。榕城有24座,宣化街占11座。数量之多,在全国县城中实属罕见。它们分别是:太平坊、聚奎坊、龙飞首盛坊(亦称“戊辰四俊”坊)、万里长城坊(亦称“平交伟绩”坊)、父子乡贤坊、奕世青云坊、司徒正郎坊(俗称“两相夹一府”坊)、状元坊(即“武状元”坊)、进士坊、蕊榜重逢坊、重宴鹿鸣坊等。宣化街11座牌坊中,司徒正郎坊最具特色,与众不同,独树高格。这座宰相为知府所建的“报恩坊”,特意将坊主与建坊者合为一坊,真是“深意所在,深情所寄”,表达了建坊者“感恩酬报”的深情,也联结粤黔两地情。外地人“疏请建坊于揭”,这在揭阳牌坊建造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