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什么菜最能代表潮菜,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咸菜。不管你赞不赞同我的意见,总得承认,咸菜已是潮汕人家常饭桌上或高档酒席上不可或缺之物,它既可以作为饭前小菜,以增进食欲,又可以作为主料烹出多种适口佳珍,同时又是送糜(稀饭)的首选杂咸。食法虽多种多样,但那酸脆、香嫩的口感,却获得了人们一致的喜爱。俗语说“众口难调”,但我敢说,在潮汕,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咸菜的,就连来潮的外地人,对很多食物口味不服,但对咸菜却能无条件接受。这不是个奇迹吗?

    而使我对咸菜产生更深刻印象的则是由于我那侨居新加坡的舅父,他每次回乡,总是一句老话:“乜个都勿,食白糜配咸菜就好。”而每当咸菜端上饭桌,平日温文尔雅的舅父竟顾不得风度,对着咸菜大嚼而特嚼,一个人全包了。就我接触而言,在海外潮人中,舅父并非特别,他们嗜好咸菜的举止常常使我感到惊讶。

    其实咸菜是一种非常低廉的农家菜,在农村家家都能腌制。我小时就经常帮母亲“撸”(读“陋”,腌渍的意思)酸咸菜。

    咸菜的用料是新鲜的芥菜(潮名大菜)。《礼记》载:“脍,春用芥。”可见其历史悠久,它是随历史上人口大迁徙而从中原南移来的一种菜蔬。每当霜风初起,在冷冷的露光中,它绿中泛紫的裙叶,呈宝石般的光泽。这时,母亲就会指挥我们到地里把大菜整枞斫来,堆在院子里,去掉残瓣外叶,在融融的冬日下晒上一二天,然后用盐搓揉得稍软,一层层放入一个大圆木桶,每层均撒上白花花的食盐,最上面一层多撒点,再搬来几块光滑的大鹅卵石压上去。12天后,一桶可口的酸咸菜就告完成。母亲说,试新咸菜要有一个古俗的仪式:先熬一大锅热腾腾的新米糜,然后选择新咸菜的包心嫩瓣,切成块状,盛碟子里,全家一齐来吃。每到这时,她照例会扯开嗓子喊我们:“来食新米糜配新咸菜……”

    澄黄晶莹的咸菜瓣很是撩人,未吃口水已出,入口爽脆异常,奇香浓郁。不一会工夫,大锅糜见底了,我三哥说他吃了5碗,我没有数,只记着咸菜的酸脆爽口。

    这大桶咸菜基本上就是我们一年的佐餐之物了。只要抓取时手干,不带进生水,整年就不会变质。如桶面出现白色霉点,不要紧,用手在桶里抓揽几下即可。

    在乡下,咸菜基本都是“自产自销”,本没有人拿出来卖。曾几何时,城里人吃腻了鱼肉荤腥,对咸菜情有独钟,于是咸菜毫无愧色地摆上了超市,走上了酒宴,经过巧厨的妙手,竟可用以调配一百多个菜色。“咸菜贵过鱼肉”不再使人惊奇了。

    精明的商家瞄准海外潮人喜欢家乡咸菜的心理,大规模作坊生产,在包装和保鲜上下功夫,远销东南亚潮人聚居的地方,很受欢迎。但我舅父却说好是好,但怎么都吃不到我母亲那自腌大桶咸菜的独有风味。事实上,达埠的咸菜确实远近闻名。

    人的口味习惯,无不深深打上乡土的印记,它折射着亲情,濡渍着传统。大桶咸菜和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的咸菜,区别在于:一个用钱可买,另一个只有用心去体味啊。

    这样说来,咸菜简直是潮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了!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和民俗传承,潮菜好比典雅古老的潮乐,虽没有黄钟大吕的雄浑壮旷,但其独特的清远和曼妙,已融化在潮人的神明深处,每当烫贴舒心的乐韵轻轻响起,浓浓的乡情便激越而至。同样,世间纵有千馔百馐,山珍海味,咸菜那撩人情思的乡土韵味是不可代替的,它能让每一个潮人咀嚼一生、牵萦一生。

你是本文的第114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8-12-24
作 者: 陈坤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