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锡场镇北面,有一座常年苍绿的山叫藤吊岭,山虽不高,但面临一马平川的广阔平原,也显锦秀高大。
  仲秋的一天,我和文友林仲全顶着炎炎烈日前往探访。我们沿着环山的水泥公路,一步一步登高而走,山路陡峭,甚觉吃力。好在漫山遍野,树木蔚茂而葱笼;翠竹修篁,高挺而临风;莺啼鸟唱,歌声清脆而悦耳;清风阵阵,送来花果芬芳的清香;路旁偶有滚石,藏于树荫清幽处,可供上山游客休憩以怡神,更有山中清新的空气,远离喧闹尘市,真有到此忘忧之乐也。
  我们刚步上宝灵寺山门,但见一穿佛门衲衣,胸前垂一串佛珠的老师傅,坐于树下石上,他慈眉善眼,笑颜悦色地招呼我们休息。此间林密石洁,甚觉凉爽,石下有一脉清泉潺潺而流。有游人驱车上山取水,实为避暑好去处。
  据介绍,宝灵寺原称“宝灵岩”,民国年间由锡场地方善男信女初创“宝灵善堂”。初以大岩石及八卦洞围建庙宇,供奉佛祖释迦牟尼。
  宝灵寺庙宇神殿多处,分布于高低错落的山坡,范围广而大小不一,都于山势而设置。除大雄宝殿完整平稳外,其他亭榭宫舍多处于林木掩映之中。
  “八卦洞”,是一处神秘莫测的天然岩洞。洞口巨岩上镌一易经八卦图,相传为宋代名将杨文广以剑所刻;旁有揭阳名人郭笃士先生之墨宝;还有著名画家林受益先生题字。洞中幽暗,冷风习习,令人望而却步,视为畏途。
  据寺中师傅介绍,这八卦洞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北宋仁宗年间,南方有个交趾国(今越南),常起兵犯境,百姓苦于兵祸。广西左右江地方各洞首领拥立侬存福为王,建立大历国,举旗抗击交趾。后来,侬存福兵败,遭害于交趾国。这侬存福有子名侬智高,生得虎背熊腰,气宇轩昂,胆识过人,更兼有一身好武艺。他为报国仇家恨,多次上表仁宗皇帝,要求内附中原。可是屡遭拒绝。这侬智高内外受敌,遂改建大南国,年号景瑞。
  侬智高称帝后,为摆脱不利处境,率军东征,一路上过州斩将,势如破竹,直抵潮州地区。
  侬智高兵至揭阳,见这锦屏秀山,林深树茂,葛藤缠树攀援,山后青山连绵不断,山前平原广阔,一望无际,大江如带,土地肥沃,真是一座雄伟壮丽的藤山(取名藤吊岭),又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用兵好山。侬智高于是屯兵于此。他一面派人凿通岩洞,一面于山后修跑马驰道,又广招军士,征募将战,以抗宋军。(如今藤吊岭山后还有一座跑马岭。)
北宋朝廷得知侬智高自立为王,很是气愤,决意平定南方之乱。帝派狄青为平南大元帅,杨文广为先锋,浩浩荡荡,出师南征。宋军一路征战,不久便赶到藤吊岭山下。杨文广的先头部队,便在藤吊岭下的几座山头安营扎寨。(后人称这几座山岭为营盘岭)
  两军在藤吊岭下对峙,交战数月,宋军损失惨重,战死无数。这些宋军尸体,就在原地埋葬。(后人把埋葬杨家军士之山岭称为杨荒埔)。
  狄青眼看强攻不下,便采用心战。他命令一部分宋军,夜里偷偷上山,张贴玄天上帝旨谕:称侬智高乃千年修炼泥鳅精降世作乱,玄天上帝派天兵天将助狄青平妖,敕令妖王部下,去邪归正,如不悔悟,腰斩不赦。
  说也奇怪,果真在贴旨谕地方,有拇指大血淋淋的泥鳅被腰斩。
  狄青攻心战术果真奏效,侬智高军心动摇了,有的义军乘夜投降宋军,有的偷偷逃回家中,侬智高军队的战斗力锐减。
  过了几天,宋军四面攻山,侬智高于山上孤军无援,战士多数殉难,最后侬智高剩下一人单骑,退至一山洞,便纵身一跃,遁入洞中去了。杨文广追至洞口,用宝剑在洞旁青石上刻一八卦图,以镇住侬智高不能出洞。
  传说侬智高至今仍在洞里睡大觉呢,他大睡三千年,小睡八百年。过去听说有人带干粮,点腊烛手拉手鱼贯入洞,走许久,忽闻鼾声如雷,遁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红面红须大将军躺在石床上睡觉,几个人吓破了胆,战战兢兢地爬出洞来,以后再没人敢入洞了。
又有一说,改革开放后,锡场村民有娶广西妹为妻的。与妻同回广西探亲,当地村寨奉侬智高为先祖,祭祖时挂侬智高画像,乃威武英勇的古代将军之形象。

你是本文的第966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8-10-14
作 者: 蔡汉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