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安县凤廓村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古村落,1万多人口除娶过门的媳妇之外,大多数姓郭。每年农历二月初四是这个村子的社日,家家户户备三牲粿品到创乡祖妈的墓地祭拜。这座600多年的古坟位于村子中心地带,这种景象在潮汕地区可能是绝无仅有,其中有神秘的传说。乡人很崇拜这座墓,因此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四是这个村子不亚于过年的大节日。今年,社日来临之际,村中几位有代表性的长者聚在一起议事,他们取得共识:村中民俗活动也应该与时俱进,使其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应该增加文化含量,让村民把社日当作文化生活享受的节日来欢度。根据本村具有人才和村民喜欢看潮剧、猜谜的实际情况,他们商定举办书画摄影展、潮剧演出和灯谜会猜三项活动。
村中举办书画摄影展的消息不径而走,村里的书画摄影爱好者们纷纷送来自己的作品参展,仅一二天的时间,就收到摄影作品46件,书画作品66件,作者年最长者76岁,最小的5岁。作品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象。村中一座本来在这个日子里应该香烟缭绕的祠堂,变成翰墨飘香、流光溢彩的展厅。布展一天完成。年过七旬的郭永钩、郭鸿金和郭克勤先生是文艺圈里的人,是这次展出工作的主持者,他们一直在现场亲力亲为,连续苦战20来个钟头,攀上溜下,身手矫健的郭文雄,“青春”已是56。他们对记者说:“让高雅艺术在村里蔚成风,提高乡亲的文化素质,这是我们多年的愿望,能为此多做些工作是愉快的。” 展览会在社日那一天开幕,观众络绎不绝。10多个侨居新加坡的乡亲专程赶来参加社日活动。他们兴致勃勃细读每一件出自乡亲之手的作品,三三五五凑在一起品评一番,最后指名要收藏一些乡亲的作品。一位满头华发的老华侨告诉记者:“我是1947年过番到新加坡的,1984年回来一次,看到家乡的经济发展了,很高兴,现在是第二次回来,看到家乡的文化这么繁荣,乡亲里出了这么多人才,比上一次更高兴呵。” 一班中老年妇女待到午后才得闲,结伴来看雅字雅画雅相片。她们花了近一个小时才看完,看完之后共商出一个决议:下午子孙放学回家之后,就带他们来看展览学习写雅字画图画摄影,不能让他们花太多的时间在电脑上玩。 猜灯谜是凤廓村乡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这次活动特地请庵埠灯谜协会会长邓家乐和庄明炯来主台。导猜的谜鼓自下午2时一直响到子夜。夜场最热闹,善谜的乡亲从田头、从商铺、从车间涌向谜台。这台谜是专为乡亲们制作的,谜材都是乡亲们身边的人和事,通俗易懂,且接近性强,很好猜。例——— 妇女节。猜凤廓村地名一:横山。此谜运用增损离合和象形法门。谜面“妇女节”入谜时理解为将“妇”字节省去“女”,剩下右边部分形似“横山”。做事靠大家。猜民俗食物一:媳妇闲。 此谜运用推理反射法门。“大家”,入谜时别解为“婆婆”(大家,古时有“丈夫之母”的义项,揭阳等地至今有此古文化遗存)凡事都靠婆婆去做,由此推度媳妇闲着。 三连兵。猜民俗活动一(土音格):营丁(游灯)。 此谜运用假借法门。入谜时,谜底“游灯”按土音格的格规改造成“营丁”以应合谜面。三连,扣合“营”(部队建制三个连为一个营);兵,近义假借扣合“丁”(古时称能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为丁,如白居易诗句:“户有三丁点一丁”)。 潮剧演出是受众最多的活动项目。自农历二月初三起连演三夜,夜夜戏台前人墙一堵一堵。村中一位长者告诉记者:“民俗活动为抢救潮剧搭平台。我们乐意为此作贡献。” 【记者短评】让民俗文化回归民俗活动 潮汕民俗活动创造了潮汕民俗文化———这个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英歌舞、剪纸、灯谜、动物舞蹈……莫不是在民俗活动中诞生、发展的。 民俗活动创造了民俗文化,这是民俗活动的历史功绩。民俗活动也有负面的东西,如摊派钱银,让穷人倾家荡产;又如铺张浪费;再如搞些腐朽没落的迷信活动。 曾几何时,我们以偏概全,把一切民俗活动斥之为“封建迷信活动”予以取缔。民俗活动没有了,于是民俗文化式微乃至不少艺种逐渐灭失。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解放思想,呼吁抢救民俗文化。于是,民俗活动回来了。但是,很多地方把民俗活动唤回来却没有让民俗文化同时回归。一些人以为“拜”和“吃”就是民俗活动的内涵。 诚然,面对这样的文化局面,不少生活在社会基层的有识人士忧心如焚,几乎是不约而同提出“改造民俗活动”的倡议。10年前,潮阳谷饶镇把当地的祭社活动改造成货真价实的民俗文化节;7年前,金平区桥头居委把村里的社日也改造成文化节并持续发展下来。现在,潮安凤廓村的民俗活动走这条路。假若全潮汕的民俗活动都扎扎实实注入文化内容,那么,潮汕的民俗文化迅速发展、再生那是无疑的。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