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多饿死父”是一句俗语。以前的人普遍有着“多子多福”的思想,以为孩子多了老了就有依靠,而事实上,不少孩子多的老人,往往因儿子儿媳妇的相互推诿而得不到赡养。
   前些日子某报第三版《六儿六媳家业旺 八旬阿婆无家归》的文章令人憋了一肚子气。做了曾祖的杨姓阿婆年已84岁,养有6个儿子都有出息,老大、老二搞建筑,老三、老四做生意,老五当副局长,老六在深圳经营电脑配件,正是她老人家享清福的时候,可是几个儿媳妇却把她当成皮球踢来踢去,引起路人围观,阻碍交通,舆论哗然。
   其实抚养一个老人不用多少钱,绝大多数老人是通情达理不愿给儿女添麻烦的,只要吃得饱、睡得好,病了有人料理,寂寞了有人聊天,他们就满足了。杨阿婆之所以有如此遭遇,估计是几兄弟分摊赡养责任不均闹矛盾,以致把老母亲当皮球踢。
   某地有族钟姓人家,他们“围炉”(吃团年饭)不是在大年三十,而是分别在正月初一至初三进行。很久以前,他们的老祖生了三个儿子,儿子都成家后分家,老人独居“轮伙头”。除夕下午,老人坐等孩子请他去“围炉”,可是左盼右盼,盼到天黑了还没见动静。原来,老大以为父亲年年跟老三过,今年也不例外;老三认为本月所有饭菜轮到老二负责;而老二觉得第一个团年饭理当由老大承担。三个儿子就这么心安理得自个一家子吃团年饭,害得老人孤星冷火度过一个悲愤和寂寞的大年三十。“围炉”后三兄弟去向父亲拜年时才得知情况,愧疚万分,便商定补请父亲“围炉”,从大到小在正月初一至初三分别请老父亲重吃年饭,以至风俗流传至今。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我们每个人,都有养儿育女的义务,也有赡养父母乃至祖父母及曾祖的责任,依法、依理、依礼都不能推卸。笔者希望杨阿婆的六个儿子能像三个钟姓兄弟一样,知错即改,共同担负起赡养母亲的责任。
   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待儿孙孝敬的心理。过去有个故事很有启发,一个农民把老父亲装在竹筐里和儿子抬到山里扔掉,临走时看到儿子捡起了竹筐便问要干什么用。儿子答,等你老了不用买新的。只有自己孝敬老人,才能为儿孙树立好榜样,要不就留下了坏榜样。  

  

你是本文的第1714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8-04-19
作 者: 万然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