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中,每当迈进腊月的门槛我就天天盼着过年了。儿时的乡村,人们生活还不算富裕,但对过年却是格外重视的。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祝福》中说的那样,“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是天空中也现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在乡村,拜年可谓是整个节日期间最富年味的民俗活动了。乡村拜年,与时下所说的拜年是大不相同的。现在拜年无非就是见面时互相问候一声,讨个吉利罢了,而在乡村拜年却要讲究得多,也庄重得多。大年初一起床后,首先要给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们磕头,这时长辈们给孙子儿女们分压岁钱。给长辈们磕头拜年后才能吃汤圆,然后跟在父亲后边去给本族的长辈们逐一磕头拜年,然后是左邻右舍,再然后是由近及远的村子里所有熟悉或沾亲带故的长辈们。 
  几个小时下来,领着我们拜年的大人早已筋疲力尽,但不把全村熟识的老人拜完,是不能回家的,如果疏忽了哪家,大人们便会感到很没面子。孩子们虽然跑酸了腿,跪疼了膝盖,但还是乐此不疲的。那时,物质虽然匮乏,但过年时,每家都要准备些花生糖果等,为的就是不让拜年的孩子空手。富裕的人家还会给拜年的孩子准备一些崭新的压岁钱。这样一趟下来,我们的兜里总能塞得满满的,从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到地产的水果糖,真是应有尽有。天气虽冷,偶尔也会飘来雪花,但我们心里却总是热乎乎的。
  拜年,是乡间的一种习俗,也饱含着邻里的亲情。磕头拜年,这不仅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了尊老敬老,而且就是邻里之间不论曾经发生过多大的不愉快,有着什么样的矛盾,只要带着孩子互相拜拜年,给老人磕上几个头,就什么都不再计较了,为的就是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和和顺顺。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了乡村,但儿时在乡村过大年的情景依然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纯朴的邻里亲情,那浓郁的乡土年味,至今仍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如今,在“电话拜年”、“短信拜年”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但是每次回老家过年,我仍然让自己那年幼的小女儿给祖母磕头。老人家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她说:这比让我吃什么都高兴啊!

你是本文的第1133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8-02-11
作 者: 徐学平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