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在潮语中是出租的意思,是“税赋”词汇中的“税”字由名词而被当作动词使用的古汉语用法而来的。“禽”即是飞禽;风筝在古代又叫纸鸢,鸢是飞禽的一个种类,但在这里它是由“风”送飞的。上述的叫法是古代汉语至今仍部分地保留在潮语之中的又一例证。时下春光明媚,在广袤的潮汕平原上,在许多放牧着牛羊的山坡地、空旷地之间,在许多城镇住宅楼的顶层,都有不少青少年在放风筝。粤东夏无酷暑,冬无严冬,一年四季都有人放风筝。不过当然是从现在起到秋末最为盛行,现在甚至包括成年人和外来工子弟也乐此不疲。

    我们从许多古代传下来的潮汕文学作品,史料及戏文中均能看到对风筝的记载。笔者小时候也玩过风筝。它是用竹篾为材料扎编成方型或菱型、圆形、半月型的骨架;之后糊上四张作业簿纸和两条纸尾巴;用一条短丝线的两端拴住它重心的两衡点两端上;最后用一根很长很长的结实丝线将上述短丝线的中点连结,并把长丝线的另一端缠绕在一个线轮子上就行了,玩时先迎风把风筝放飞,然后通过操控这个线轮子,从而达到掌握风筝的飞行轨迹的目的。儿童通常都喜欢玩弄这种原始的飞行器,圆却太空梦。税风禽的行当不知出自何时,反正在我还是小学生之前就有了。他们用以出租的风筝都做得很漂亮、很结实;那个线轮子也做得很好使;但其中有些玩艺恐怕不是他们自己做的。以前在汕头市区海滩边、人民广场等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现在他们主要活跃在时代广场、华侨公园、中山公园以及各住宅小区、校园等人气旺的地方。向中小学生及游客等出租风筝的方式,来赢取一点费用。租金按每小时为单位计费,大约每小时2至5元,可以协商。通常他们会教人如何放飞风筝。如果还未有向他们租用的顾客,则他们会先行自己放飞风筝以诱逗潜在的顾客。近几年来做一行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最明显的是增加了来自各省的中老年女民工,而且她们所携带各省风筝的形状、色彩,也更加丰富了潮汕风禽爱好者的见识。

你是本文的第82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8-05-28
作 者: 陈业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