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我和从广州来的知青朋友们兴致勃勃一起抵达潮州,就被新建不久“湘子桥”所吸引,驻足观赏,心中赞叹建造者的构思和创意。

    据史料记载,湘子桥始建于1175年(南宋乾道七年),全长517.85米,在江心筑一石墩作为连接点,由86只船横列江中成浮桥,定名“康济桥”,是我国第一座启闭式石桥,能同洛阳桥、赵州桥等古老名桥声振华夏。直至明洪式三年(公元1370年),潮州城东门建起了一座高3.62米、深近20米的城墙,并开拱门称为“广济门”,前对韩江,面对桥,因此,改名为“广济桥”。历经宋、元、明、清至新中国解放800多年。2003年10月,为保护国家级重点文物,使后人更加了解“湘子桥”历史容貌,潮州市政府在上级的重视,以及海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之下,重新开始修复该桥“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和桥上亭台楼阁的独有风格,使横跨韩江的“湘子桥”重焕异彩。

    修复后的湘子桥,仍是民谣所描绘的建筑风貌:“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设计上暗合我国古代的阴阳,八卦之理,用十八条梭船,二十四个石桥墩组成,桥面用名贵的树中之王的坤甸木建造二十四个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鳞次栉比、相映成辉、蔚为壮观,其建筑风格庄重朴实、古典雅观,瓦檐起翘、清盈秀美,具有雄伟大方的特色。桥上的匾额楹联制作精雕细刻,是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等国内40多位著名的书法家题写,诗句精彩,古风古情,飘逸着情景交融的浓浓书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整座桥给游客带来艺术上的享受和技术上的惊叹! 原来的湘子桥饱经沧桑,流传着许多神话和故事。在盛世和谐的今天,重新修复的湘子桥,以亮丽的姿态呈现在游客的眼前,成为潮州市旅游的一道迷人景观。游客们不仅从中领略到祖先的文化遗产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且更加坚定了保护国家文物的信心!

你是本文的第1388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7-08-26
作 者: 纪旭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