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澳岛,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建造的深澳康氏宗祠(当地人称康厝祠),它不仅是岛上现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当年康氏家族盛极一时的见证,更隐藏着主人“康百万”传奇的发迹故事。
荒弃井圈得金砖的发迹传奇 “康百万”原名康耀美。据称,康耀美的祖上是康熙年间前往南澳岛谋生的福建龙溪人。到了康耀美这一代,已经是清乾隆年间的事了。由于日子难捱,父亲康士元在生了老大康耀德和老二康耀美后,只身前往台湾谋生。成年之后,康氏二兄弟以割草卖扫帚为生。由于近海边,晚上常常到海滩摸螺捉蟹。在经过吴平寨时,每次都看到一口荒井在夜里发出亮光,好奇的兄弟俩趋前一看,发光体原来是嵌在井圈中的一些砖条,兄弟俩深知发现了宝物。于是,分批把金砖拆回家,后来,金砖辗转大陆卖出,康家由此获得了开办酒厂的资金。 办酒厂得有好水源。一天,康耀美挑着水桶寻水源,走了几个乡里都不甚中意,便在路边的一棵树下歇脚、打盹。睡梦中,一鹤发童颜的老者对他说,树下的坑水,是有名的“石目”水,酿酒尤佳。老二一觉醒来,捧起树下的坑水洗脸,果然清凉无比,流经的坑水还散发着一种青草的味儿。康老二当即把水挑回酿酒,果然醇香醉人,康氏酒厂顿时生意兴隆起来。办酒厂再度发财的康老二乘势在深澳前街又开起了典当行。 积聚了一定资本的康老二,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前往揭阳经营糖业。一天傍晚,一位路马(古代的邮递员)送来一封信,信封上面有“揭阳县含美糖行启”字样,康老二一看发信地址为上海,不禁喜上眉梢。原来,康老二所开的糖行叫“合美糖行”,由于天时渐晚,路马竟把应送往隔壁“含美糖行”的信错送往“合美糖行了”。由于近期上海糖价猛涨,此信是催促“含美糖行”火速购糖运往上海的。信息就是财富,康老二当即发动糖行伙计当晚便把揭阳的食糖抢购一空,但翌日却满城买不到“蔗包”(食糖的包装袋)。原来,当次日一早路马把信送到隔壁去时,“含美糖行”的老板同样差人购置食糖时,得知食糖已被隔壁糖行抢购一空,深知信息走漏的“含美糖行”马上全城收购“蔗包”,结果使康老二的糖也无法发运。为和气生财,两家糖行决定联合经营该笔业务,并都由此发了大财。 发迹之后的康老二,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归乡之途,并捎信让远在台湾的父亲回归。为了庞大家产不受侵犯,康耀美上报朝廷纳贡,被授予“康百万”封号。 建祠捐官石雕花篮工艺绝 为了昭示荣耀,嘉庆十七年,“康百万”在深澳镇北侧择址建起了一座康氏宗祠。康氏宗祠主座深55米,阔28米,共三进,还有厢房和后包,主座之前有旷埕及临海书斋。由于规模宏大,整个工程历经3年之久,于嘉庆十九年落成。祠内摆设极尽奢华。据说单用于装饰的各种石料,便花费了2000多两银子。康氏宗祠由此成为康氏子孙世代会宗祭祖之公共厅堂。 最让人赞叹的便是祠内走廊八幅字体俊逸、笔力遒劲的名文石刻书法。名文分忠发、孝发、弟发、敬发、礼发、义发、廉发和节发等8篇,对后代起着教育、警示作用;祠内的12幅石雕,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石雕的花草、鸟兽、还是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有一对石花篮,四周镂空,工艺卓绝,据称原来里面还雕有八仙过海的人物造型。在大门外,还有两个油麻石鼓,据说当年光亮媲美镜子。 宗祠落成之后,“康百万”还用银子向朝廷捐了个徒有空名的诰授“朝议大夫”官衔,在新建的豪宅大门门匾上刻下“大夫第”三个大字。此后,子孙共有6人分别捐得“朝议大夫”、“奉政大夫”和“奉直大夫”官衔,康氏家族盛极一时。 神龛下面有堆沙潮涨湿潮退干 据康耀美的第九代孙、现年80岁的康古老人介绍,建康厝祠的地称“蟹地”,祠内的4个龙缸是“蟹眼”。有趣的是,在康厝祠内的神龛下方,总留有一堆沙子。每当涨潮,海水在离祠堂还有百多米的距离时,干沙立即变湿,而当退潮时,海沙便逐渐变干,现在,这一奇妙景象仍然可以看到。“康百万”还捐款修路造桥,襄助教育。据悉,深澳的龙舌桥和北门外桥便系其捐款修建。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