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九年(一八七0),潮州总兵方耀受广东总督瑞麟委派, 清办潮州积案。此后数年,方耀办理“积案”数千宗,在其过程中,他难免良莠不分,殃及无辜。潮阳、澄海是办案重点。澄海鸥汀、南砂、鸿沟、外砂等乡村被杀多人。外砂王厝村(后分割为李厝、林厝、内陇三乡)是重灾区,房屋成片被烧,王姓祠堂遭毁,村民被迫逃亡。史称次事件为“清乡”。
     方耀究竟办的什么案?他和外砂王厝村民众有什么深仇大恨?史书记载: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外砂王厝村王兴顺受太平天国影响,率领农民起义反清。王与海阳吴忠恕、陈阿十等配合,发出《告澄海民众书》,先后出兵攻打澄城、鸥汀、隆城。官府发兵围剿,王寡不敌众,渡海出走。
    方耀是靠镇压太平军而发迹起家的。十余年中,他带兵在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和海南等地,对太平军展开征讨,立了战功。清办积案这一年,上距天京陷落仅六载,而各地仍有部分起义军在顽抗。方耀哪会轻易放过消灭“长毛余党”的机会?造反作乱,无论哪个朝代,都是不赦之罪。尽管王兴顺一众早已流亡海外,无辜乡亲受株连肯定是难免的。
     除了附逆罪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促使方耀对外砂村民如此清剿?澄海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外砂清乡和澄海城南的郑将军有关。
     郑将军叫郑懿刚,原籍南澳,官至虎门水师提督。因他屡立战功,深得道光帝赏识。郑母寿诞之日,道光帝御书“喜燕母寿”牌匾赏赐。郑及后告老还乡,朝廷赐他于澄海城南建“将军府”。这座宅第座南向北,面对池仔内(今广播电视大厦),东面是姚厝祠,西面是“三格门第”。门额是石刻“将军第”三字。府第落成之日,面积1X2米的御书红木牌匾高挂厅堂之上,光彩照人。
    方耀的父亲方源曾在郑懿刚的部队任过职,故方耀对郑极其崇敬,尊为父执。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八月,方耀调任潮州总兵,不久,便到澄海城拜谒这位郑老前辈。他的轿子一到文祠前,得知将军第便在前面不远,立即下轿步行,以表挚诚。在郑府中,方耀以地方官的身份,询问老将军的起居,在澄海是否受欺侮?老将军告知,受欺侮之事倒未曾发生,但个别村民也过于凶蛮。他老慈娘亡故之后,葬于白沙埔(今白沙良种场),某日,家人抬着猪头前往扫墓,路上遇一外砂村民,抢过猪头便走。郑氏家人恳求说,请让他们祭拜之后,才把猪头奉送。该村民大声斥责说:“天顶雷公,地下咸丰,我是外砂王声丰。生公无食,拜什么死公!”捧起猪头扬长而去。此人也可谓行不改名,坐不易姓的汉子。这次扫墓不成,老将军一直耿耿于怀。
    老将军的无意诉说,方耀谨记在心。保一方安宁,正是其职责所在。他决心要惩诫那些凶顽的贼寇。又是外砂王姓!两年后的办积案,他便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外砂王姓村民也就在劫难逃了。
    这一次“清乡”,王姓村民无路可走,纷纷逃往海滩,在咸草地上安营扎寨,安顿锅灶。今天的坝头镇,在“清乡”之前,人烟稀少,水天茫茫,只有一些咸媪田与草寮,清乡之后,三日村、大坝村、四围村、五围村、六围村、七围村、九围村、十围村、以及咸堤、大山沟、下水、透寮、企马线、四合、头份、四十亩、头围、二围、风台墩、百二两、八十亩、东媪墩、灰厝、柴井、北港等,这些以王姓人为主体的村出现了。这是清初澄海斥迁时集体大迁移以来,澄海历史上又一次规模最大的移民。它也是坝头人绝大多数姓王,以及他们始终其宗祠在外砂的根本原因。
    当年外砂王姓人拖儿带女,仓惶出逃,连衣物和农具也来不及几件。他们冀望有日能踏上归途,然而,当他们回首家园的时候,触目竟是一片焦土。
    然而,历史常走向它的反面。方耀外砂清乡,却加速沿海地区的开发、使澄海出现一个坝头。这是总兵大人始料不及的事情。

你是本文的第1231位读者
来 源: 《家园梦拾》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