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88年统计,潮安县畲胞共383户。1949人,占全县人口万分之十五。其中凤凰镇石古坪村54户、306人,凤南镇山犁村72户、318人,碗窑村78户、423人,文祠镇李工坑村68户、314人,黄竹洋村42户、212人。归湖镇溪尾岭脚村217户、142人。意溪镇雷厝山村11户、60人,还有荆山、桂坑、锡美、后径、古庵加上散居于铁铺镇铺埔等管区的17户、81人。而明末清初番禺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畲人》中称“澄海山中有畲户,男女皆椎跣,持挟枪弩,岁纳皮张,不供赋,有畲官者领其族”。今该县境内已无畲胞居住,但嘉庆版《澄海县志·都图》有“陶畲,(在澄)城北三十里(今樟林附近)”,可知先前也有畲胞居住。
   在潮州畲胞中流传的《高王歌》,应该称为最早的潮州歌谣,因为盘瓠的故事在汉代的前便已经流传了。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英雄史诗以讲明身世和塑造精神的支柱。畲族的《高王歌》也是一样。在《山海经·海内北经》有“其东有犬封国。”郭璞的注释:“昔盘瓠杀戎王,高辛 (黄帝之孙,代颛顼高阳氏而立,史称帝喾)以女妻之,得三百里地封之,是为狗封之国也。”
   潮州汉族先民应该是唐朝之后才大批从福建迁来的,至少在歌谣上继承了畲族的传唱,故直至现在,还把用潮州方言唱的歌谣,称为“畲歌”。“畲歌”应该是沿用畲族的歌谣而称,其一般格式为七言一句,四句为一条,每条成为一个乐段,亦即一个叶韵单位,唱起来不同于客家山歌而类同于畲族歌谣,而其格式后来全被“潮州歌册”采用。
   从前潮汕农村的“闲间”还有“斗歌”的遗风,斗歌的序曲都是如下起唱:
   畲歌畲嘻嘻,欲斗畲歌行磨边(来)。
   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八十勿磨边。
   或者是:
   畲歌畲谐谐,欲斗畲歌行磨来。
   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八十勿磨来。
   而“斗”在潮州话中也有“连接”之义,其意也来自斗畲歌,因为“斗”法像电影《刘三姐》里斗山歌一样,一人或一方先唱一首,另一人或一方接着唱一首,但不同于斗山歌的是没有问答性质的,反正你唱一条,我唱一条,不要重复,背出太少,接不来就认输。这种斗歌形式起源于畲族的盘诗会。
   《畲族简史·畲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记述闽浙的长篇叙事诗歌有《高皇歌》和《麟豹王歌》等,“其中以《高皇歌》流传最为广泛,全诗长达四百多行。《麟豹王歌》也是反映盘匏王英雄事迹的史诗,麟豹王即盘匏王,因其形半如麒麟,半如山豹而名。杂歌的数量极多,有歌本记载的,估计至少还有六、七百篇,三万多行。绝大多数是畲胞在劳动和生活中即兴之作,内容有咏物,抒情,结构自由。在畲歌中,有一种三条变的形式,即把第一条歌的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改变,又成为另一条,变了两次,就成为第三条,例如:
   门前水井七尺深,一双鲤鱼头带金。
   有缘游出给娘看,无缘游转井中心。
   把这条歌的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字更动便成为:
   门前水井七尺塘(长),一双鲤鱼头带黄。
   有缘游出给娘看,无缘游转井中勤(藏)。
  
   门前水井七尺奇,一双鲤鱼头带欹。
   有缘游出给娘看,无缘游转井中栖。
   《钓鱼歌》,居然也和闽浙畲歌大同小异:
   悠悠溪水七丈深,七个鲤鱼头带金。
   七条丝线钓唔起,钓鱼哥儿空有心。
  
   悠悠溪水七丈浏,七个鲤鱼泅过沟。
   七条丝线钓唔起,钓鱼哥儿枉自劳。
   从这个例子可见畲歌是畲胞从潮州传到闽浙的,而且被潮州歌谣所继承。

你是本文的第1576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4-05-26
作 者: 陈耿之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