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用辛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我们汕头市当然也不例外。汕头市的中山路是市区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是市区的一条老马路。我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所以,中山路的点点滴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长辈人讲,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山路已初具雏形。当时从汕头到潮州的轻便铁路车站,就设在中山路的同益市场附近,所以老一辈的人都把那里称为电车头。中山路西从红砖楼(后来拆建成金凤坛)起,东至汕樟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又拓建了中山中路、中山东路,使中山路一直延伸至泰山路以东的海滨浴场,成为我市目前东西走向最长的道路之一。中山路笔直又宽敞,街道两边,高楼林立,马龙车水,煞是热闹。可在上世纪50年代,中山路真正能称得上马路的只是公园路为止。那时从红砖楼到公园头这段路是用柏油铺成,路的中间还有一条绿化带将两边隔开,两旁建有人行道。而从新兴街再往东,就像农村乡道一样狭小,而且弯弯曲曲。路的两边多为低矮小屋和农田菜地,除了市东堂和林家祠堂再也找不到像样的建筑物了。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期,马路才慢慢的向东延伸。1964年中山四小建成,那四层楼高的“大洋楼”成了当时中山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上世纪60年代末,位于公园头的工艺大楼以五层楼高的雄姿屹立在中山路,成为中山路最为壮观的建筑物。而大楼前面的马路旁因为宽阔平坦,所以一到夏天晚上,便成为附近居民纳凉和睡觉的好地方。 中山路在“文革”时期被改名为工农兵大道,两边以中山路命名的商店改名了,中山饭店改为工农兵饭店,中山公园也改为人民公园。那个时候中山路也像人们一样发了疯,主要建筑物成了当时群众造反组织的据点,道路两旁的大街小巷都因为居民联防而建起寨墙。整条中山路显得孤零零,不时还传出两派武斗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幸而这样疯狂的时间持续不久,中山路还是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上世纪70代初期,中山四小前面低矮破旧的民居被拆掉,建设为八层高楼。这一举动揭开了汕头市旧城区改造的序幕。自此之后,春梅里、林家祠等等,一片一片的旧城区改建方兴未艾,一幢一幢的高楼大厦在中山路耸立起来。而现在中山路最高的建筑物要数红亭花园那二十几层的大楼了。 中山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印证了新旧中国和改革开放前后的全过程。而中山路本身也已经完全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了青春活力。现在的中山路,除了中山饭店和市东堂附近几栋楼是解放以前的建筑物之外,其余的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建成的。如果这两处地方有一天被改建掉,那中山四小便是中山路最古老的楼房。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