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来水发明、应用之前,井是城镇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在潮州古城,除住户各自挖井外,各街巷还有不少公用井。据乾隆《潮州府志·卷三十三·宦迹》记载?“彭延年,庐陵人,由大理少卿谪知潮州,值侬智高变,远近人惊风鹤,城昼闭,为凿三十六泉以资汲水”。彭延年是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年)贬来潮州,并在城内凿井三十六口以供居民公用。另据记载,潮州城原有二个防虞井,一是在西马路的莲花井,一在曾厝巷口(已被改建填没)。所谓防虞井,就是防备疏虞,作为取水救火之用。
    据此,可知原潮州街巷之间的井,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也是古城历史的见证。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解放后普遍使用自来水,这些井或是废置,或是被填没。1987年潮州市城建、文管部门对沿街一些著名古井进行围栏保护,但由于没有使用和管理,因此有的地方成了垃圾堆,井水发臭。近年,名城办又组织力量再次清理,并加设井盖。
    据黄梅岑《潮州街道掌故》记载,彭延年所凿的三十六口井目前存下来的有“四目井”(古树井)和“义井”;而“开元古井”和“东门大井”也都是古城见之史籍记载的著名古井;“莲花井”则曾列为潮州内八景之一的“莲花午照”。此外,还有三目井、二目井、子母泉(俗称“猪母泉”)等。
    在上述古井中,历史久远而又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当推东门大井,原该井周围有石刻,但有些已圯废。据《海阳县志》记:“东门大井,在城生融坊东门街,源通韩江,挹注不穹,阑上有宋熙宁八年乙卯重修,及元明重修年号石刻”。现存石刻有三,一是乾隆年间重修,一是同治年间重修,一是光绪年间重修。义井原也有“义井第一泉,永乐元年建”石牌,但始建年代似与民间传说或志乘记载不符,现仍存《海阳县正堂禁止军民人等在义井之旁污洗·严示》的清嘉庆二十三年立的碑刻。
    关于开元古井,原是开元寺地界四至标志(余为广源街井、新街头井、弥勒佛井)。随着历史沧桑,开元寺地界缩小,开元古井因位于闹市区开元路口,因此也成为主要的标志。开元寺始建于唐,这些四界古井是否也同时建史籍并无记载,现只存“乾隆乙未年修”的石刻。
    上述古井曾有一些民间传说,其中家喻户晓的是义井。因相传宋代末朝小皇帝逃亡至此,口渴思饮,这时井台水涌,帝以手掬水痛饮,并说:“井也知君臣之义”,故名“义井”。
    林大川在《韩江记》中也曾记述四目井昔井内养金丝鲤鱼四条,长约尺半,每当日午,鱼起弄影,蔚为奇观。殊不知有地方无赖,窃一条煮食,比日而死,此后再无人敢盗窃。当时住在井旁的老诗人姚竹园再买四条赤鲤放入井中,并赋诗云:“送汝叮咛去井中,水深湖海一般同。自知不是蛟龙匹,听其风雨只耳聋”。
    民谚云:“莫临渴而掘井”。尽管随着自来水的使用这些古井已失去其在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但它仍记述着古城的风情和历史变迁,又安知何时人们仍需要它也未可料!

你是本文的第1212位读者
来 源: 潮州广播电视中心
作 者: 东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