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具特色的红侨文化展馆
环境优美的生态公园
获评广东省“美丽庭院”的社区老宅
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街头造景“红色侨乡”四个字特别醒目
郁郁葱葱的熙园
利用街头巷尾打造的农村小生态板块
漫步金平区岐山街道西陇社区,道路整洁,环境优美,垃圾分类井然有序,不仅有生态公园、文体广场,还有利用街头巷尾、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打造的农村小生态板块,可赏、可用、可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侨乡生态画卷令人眼前一亮。
西陇社区位于岐山街道北,因地处韩江下游,原处海滨冲积沙垅之西,“垅”与“陇”同音,由于“陇”有旺盛之意,而取名“西陇”。西陇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居民3750人,党员169名。近年来,西陇社区以“党建+”为主体思路,探索党建新形式,把党建工作融合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规划社区人居环境,丰富社区精神生活,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西陇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点金”侨宅变身红侨文化展馆
这座新厝内“四点金”侨宅位于西陇社区北一街17号,已修缮一新。步入其间,宣传栏和展示柜展示着侨乡的红侨故事,还有部分文献资料、侨批件和非遗展品。
据社区居委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四点金”是村中先祖袁丰家于1884年从马来西亚返回家乡西陇修建,建好后重返马来西亚经营橡胶园及商贸生意。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丰家在东南亚、香港一带接触到兴中会成员并受其先进思想的影响及熏陶,随后多次以捐钱、捐物等方式支持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后,兴中会成员被清政府通缉,袁丰家在海外的橡胶园、商贸街遭人恶意放火烧毁,受此影响,袁丰家的生意连年不顺。生意的不顺加上思乡心切,袁丰家遂带三子返乡定居。
如今,这座侨宅也成为社区红侨文化展馆,作为“金平区红色侨乡文艺实践基地”“汕头开放大学老年(社区)教育实践基地”“醒狮文化体验馆”对外开放。
“美丽庭院”点亮美好生活
穿梭西陇社区的大街小巷中,有古朴典雅的“弦乐之家”,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宅”,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庭院美景。近年来,西陇社区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乡村庭院环境从“整洁外在美”向“特色内涵美”转变,以庭院“小美”促进乡村“大美”,持续深化“美丽庭院”建设工作。2022年,通过举荐,社区袁友明的老宅荣获广东省“美丽庭院”。今年,西陇社区还参加了2023年度汕头市“美丽庭院”示范村评比。
西陇社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自2017年以来,完成所有水浸道路改造硬底,以拆促建,辖区内6大公园营造良好自然生态,打造特色垃圾分类模式,部分农屋还进行外立面改造,画上一幅幅生动的壁画,同时通过合理规划闲置土地,用“绣花功夫”打造“蔬菜园”“果园”等百花齐放的农村小生态板块,以“生态绿”留住美丽乡愁。
1平方公里点缀6座公园
西陇社区辖区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却拥有大大小小6座公园,每个公园都有不同的主题。这是近年来社区党委紧抓历史发展新机遇,大胆破除历史积弊,通过开展“三清三拆”、美丽乡村建设、雨污分流、厕所革命等工作,在重塑社区人居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效。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和熙园,是西陇社区与汕头市环卫局机关党总支部结对共建的成果之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围绕400年树龄大榕树而建,有长达47米党的光辉历程宣传墙、中国精神宣传栏等,成为一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基地。社区党委经常在榕树下讲党课、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熙园设有先进模范宣传栏,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弘扬社会正气。竹下公园加入了“岐山会议”精神、潮人先贤林义顺、下岐烈士陵园故事等红色元素宣传,堤岸边竹林送爽,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打卡点。
面积最大的生态公园占地7715平方米,配备有生态景观池、休闲步道、桌椅、凉亭、停车场等,以实际成效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还有文体广场、街心花园(怡园)等公园,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集文体、休闲娱乐、陶冶情操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娱休闲活动场所。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极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各个公园还设有党员义务劳动岗,成为西陇的党建工作亮点,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大大提升了党员的凝聚力、居民的向心力。
“互助养老”托起幸福晚年
位于熙园旁边的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绿荫清凉,鸟语花香,只见耆老在此下棋、聊天,其乐融融。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活动中心墙上红彤彤的西陇老年人辅助会成员名牌榜。
79岁的袁明辉是老年人协会会长,他表示,西陇自古以来有尊老敬贤、乐善助人的传统,社区居委和乡贤自2005年筹资兴建了“西陇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后,每年均有热心公益的企业家、乡贤支持老年人协会的各项工作,从2006年开始,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并形成一种新时代养老互助的模式。
袁明辉告诉记者:“社区居民满60岁虚岁就可以加入老年人辅助会,目前成员共有800多人,年纪最大的有1923年出生的百岁老人。当辅助会成员过世时,其他会员每人派银10元,800多名会员总共有8000多元,为经济困难家庭解决燃眉之急。”
*西陇羊毛厂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改革开放后,在祖国号召下,华侨们纷纷回国回乡办厂办企业。陈茂是上世纪80年代第一批回乡的旅港同胞,回家乡后,和村里合作创办了西陇羊毛厂。据村里人回忆,当时,羊毛厂照顾经济困难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可以优先进厂工作。而随着羊毛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村里的年轻人成为工厂工人,其中以女孩子居多。到后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羊毛厂里工作。“当时的织毛衣机要站着操作,年轻女工排列在织毛衣机前,手配合机器左右移动,动作划一,煞是好看。”
西陇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少忠上世纪90年代曾在西陇羊毛厂工作过,他说,羊毛厂解决了村里年轻人的就业,提高了村里人的家庭经济收入。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社会上工人普遍每月收入200元,而厂里工人月收入可达上千元。据其介绍,每到发工资那天,西陇就像过节日,市场一派繁忙,家家户户剁鹅肉,改善生活。高收入,劳动强度也大,工人们很辛苦,经常要加班赶工。上世纪90年代羊毛厂最辉煌的时候,经常有出口单,其中美国、加拿大的订单需求量大,日本、法国单对产品做工要求高。当时说起西陇羊毛厂,周边七乡八里无人不晓。
2000年前后,西陇羊毛厂结束营业,厂址成为塑料厂所在地。西陇羊毛厂的辉煌往事,成为西陇一代人的记忆。旅港乡亲等积极参与祖国经济建设,投身家乡发展事业,拼博进取的精神也留在了西陇人的心中。
*醒狮队“醒了” 乡村文化“火了”
节庆活动中醒狮起舞
醒狮文化是西陇社区一个重要的民俗文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正是华侨回国回乡建设的火红年代,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乡愁。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民俗活动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觉。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陇社区去年重启醒狮队,凝聚乡情,凝聚干群力量,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据介绍,西陇醒狮队鼎盛时期有队员160多人,配套武术套路表演、跳桩表演、爬竿采青表演等,曾参加过市、区多次表演比赛,发展至今已有第四代舞狮人。西陇醒狮队队长袁旭生是第四代舞狮人,他从小跟随长辈学习舞狮,对于醒狮队的重启,他和居民们都很兴奋,现在醒狮队固定每周六晚进行训练。目前有队员50人,年龄跨度大,上至70岁,下至12岁,都非常热爱醒狮文化。他希望能培养更多年轻的舞狮人,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社区老人高兴地说,醒狮队“醒”过来了,一到传统节日,社区的文化生活就更“火”了。
作为西陇社区民俗文化品牌,社区红侨文化展馆设置了醒狮文化体验馆。该社区通过持续深挖醒狮文化、标豆狮、摆灯鸡等民俗文化,打造集党建教育、侨宅文化、民俗旅游于一体的“红侨”路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乡村建起垃圾分类科普馆
社区垃圾分类科普馆成为市科普教育基地
西陇社区于2020年8月率先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我市首个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涉农社区。社区党委联合结对共建单位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党委,探索实施符合西陇社区实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的工作思路。经过3年全面推进,已实现社区居民、沿街铺户、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社区居民与外来人员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知晓率达到100%,参与执行率达到92%,投放准确率达到90%,社区居民素养、人文风貌得到质的提升。社区垃圾分类科普馆被列为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
和谐村居离不开社会综合治理。2021年,西陇社区党委与移动金平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2022年9月,西陇社区启动“平安乡村”建设项目,以17路视频监控、20路云喇叭、37条宽带等,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目前社区共有公共视频监控63个,形成了一套集视频、音频、监控于一体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平安乡村”建设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有效结合,形成智慧化云管理,完善基层治理,守护宜居美丽乡村的平安。
*“家乡蝶变 令人欣喜”
看着如今的西陇,很难想象这一社区曾经内涝严重、垃圾遍地、路面污水横流,现在的西陇,环境优美,一派欣欣向荣。入眼所见,公共设施齐全、广场公园林立、生态环境改善、百姓安居乐业,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西陇建设蒸蒸日上。
新加坡华侨袁玉娇看到家乡的蝶变,欣喜不已,她说:“我离开家乡时道路狭窄,崎岖不平,两边灌溉渠乱搭建猪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道路宽广、明亮、平坦,到处是花香鸟语、欣欣向荣的景象。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家乡人民安居乐业!”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