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陇村是澄海区偏北处的一个小村居,位于该村前林巷的“兰畹书屋”,为抗日时期中共上中、江东联区区委旧址,我党地下组织曾秘密在这里办公,领导上中区和江东区人民展开了一系列对敌斗争活动。近日,记者来到这个革命老区村,探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了解惊心动魄的地下革命斗争故事。
★现场探寻 老书斋焕发新风采
来到北陇村,在广益街道和北陇社区有关负责同志的带领下,沿着古朴的村道,记者来到位于前林巷的兰畹书屋。这是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潮汕特色书斋建筑,单层瓦屋结构,经过近年的修缮保护,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原建筑格局,房梁上的木雕、彩绘,墙体、窗户的石雕艺术装饰十分雅致,让这个昔日的老书斋焕发新风采。门口一对饱经岁月洗礼的贝灰门柱已见斑驳,而它们正是那段秘密地下革命斗争岁月的见证者。北陇社区退休老干部林永权回忆说,2002年9月15日,李习楷与庄明瑞、高修一等老同志来到这里,看到这对门柱,李老十分兴奋说:“没错,就是这里了!这么多年了,这房子还在!”此后,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潮汕地下党在这里领导人民反内战、抗“三征”,组建北陇地下民兵组织配合武工队进行革命斗争,发动青年参军参战……一个个发生在北陇村的不为人知的伟大革命事迹才慢慢被更多人知晓。
据林永权介绍,北陇村东临韩江,北倚龟山,南面有林厝山和南山为屏障,西面是横跨龟山与南山之间的埔垅,地势十分隐蔽。抗日战争期间,全村人口不足四百人,村民朴实厚道,是建立抗战敌后据点的理想场所。龟山脚下韩江的“龟山渡”,是澄海县城通往苏湾多处革命据点和革命根据地隆都、凤凰山的“红色通道”。作为中共上中、江东联区区委的所在地,周礼平、陈锐志、陈培志、李习楷、高修一、张震、陈汉、陈续豪等中共地下干部曾在这里部署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在兰畹书屋,记者看到保存完好的两间革命同志住房。在书屋南面的更楼下,还有以开设铺窗做杂货店生意为掩护的区委联络点旧址。
近年来,当地经过多方筹备整修,将这个“中共上中、江东联区区委旧址”设为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并逐步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北陇村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就,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林永权由衷地说。
★红色足迹 曾为中共抗日联区区委地下活动点
1939年6月,汕头、澄海相继沦陷,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敌后工作部长周礼平立即组织澄海地下党党员、青抗会成员,部署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决定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到北陇、斗门、东林头、江东佘厝洲等地考察。12月建立中共上中、江东联区区委,区委地下活动点设在北陇村兰畹书屋,区委书记汤诚(澄海中心区委书记兼)。1940年5月,撤消上中、江东联区区委,分别成立上中区委和江东区委(江东区即现潮州市江东镇)。江东区委设在佘厝洲,李习楷任书记。上中区委设在北陇村,区委书记陈锐志,区委机关驻地在兰畹书屋。
配合武工队开展革命斗争
1949年3月19日,凤凰山的第四支队和由余锡渠带领的北陇地下民兵突袭鸥汀警察所。当晚将缴获的部分机枪,由北陇地下民兵暗中传递,通过龟山渡,送到对岸的上寨革命据点。4月16日,汕头市警察训练所中队长卓积基佯装带队组织“战备行军”夜间训练,率领汕头警察训练所第六期学警79人起义。队伍于当晚携带武器,沿汕樟路经澄海,过莲阳河,到隆都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接头,奔赴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北陇地下民兵到汕樟公路埔美公路桥段切断电缆,破坏敌人的通讯设施,暗中护送,确保起义队伍顺利通过。4月29日,为配合韩江地委和第四支队开展平原攻势,攻打店市这一军事行动,北陇地下民兵同志分头到汕樟公路莲阳渡口砍倒渡口电线杆,砍断过河的电缆,烧毁渡口车站篷棚,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当时国民党对各地水陆交通控制很紧,每个路口、渡口都设有哨站。武工队的同志从各个村落带来上山参军的青年,要绕开各地哨站,从龟山渡这个“红色通道”过莲阳河。每次护送新同志上山都到北陇集合。然后由北陇村民兵带到龟山渡口,通过信号联络对岸撑木船过来接应。上山青年在北陇村地下民兵和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不论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安全过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中共地下组织加强对敌占区的武装斗争和白区地下工作的领导,北陇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先后入伍和参加地下民兵有30多人。在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疯狂制造的白色恐怖下,这些同志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坚持武装斗争和地下工作,尽心尽力,排除万难,为战争的胜利做出突出贡献。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