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dcsdcs.com/wp-content/tvdcsdcscom/2021/10/qVsSbT-1633132568.png)
▼
潮南区红场镇留存着不少革命遗址。这里的每一处遗址,都有一个感人的革命斗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记者慕名前往红场镇,探访位于大陂村前飞鹅山南麓的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追寻英烈足迹。
★现场探寻 纪念碑屹立高台庄严肃穆
骄阳似火,在潮南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紧靠红场广场革命旧址的这处革命烈士纪念碑。从山下拾级而上至纪念碑,共有130级台阶。到达纪念碑前时,一群党员干部正在敬献鲜花,他们在此肃立,缅怀英烈,表达对烈士的无尽哀思和崇敬之情。
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屹立在一座高台上,庄严肃穆,占地约200平方米,碑座高2.28米,碑体为正棱台柱体,高7.92米,上截面边长1米,下截面边长2米,碑顶端有浮雕五角星。碑文正面是“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底座是纪念碑碑记。据介绍,为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1963年12月21日,原潮阳县人民委员会在这里建立了纪念碑,纪念867名烈士。
青山埋忠骨,铜铁铸忠诚。1988年10月,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重点保护纪念碑;1995年被汕头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足迹 运用游击战术打击地方反动势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红场镇原名石船,地处大南山中段,这里曾经是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大南山横跨潮普惠三地,周围群山耸立,丘陵起伏,岩洞密布,在战争年代有利于部队的隐蔽和作战,易守难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形成建立后,较长时间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之一,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南方外围屏障的前哨。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大南山不断的壮大人民武装队伍,运用游击战术,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地方反动势力。
1927至1935年,大南山根据地军民坚持了8年的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一部分正规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围剿”,使革命力量蒙受巨大损失,武装队伍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根据地丧失。
在峥嵘岁月里,这里涌现了一批批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士。余秀叶1910年出生于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28年,彭湃带领武裝队伍,转移到大南山,建立苏维埃政权。余秀叶的哥哥参加赤卫队,在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弟弟是小侦探员,母亲也是乡里的积极分子。余秀叶参加农会、赤卫队,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丈夫为革命牺牲,她带着遗腹子返回大溪坝村,投入了“打倒地主豪绅,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运动。1934年春,余秀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下旬,敌人杀害了党组织负责人余阿水,随后指着烈土的尸首威胁余秀叶,要她供出组织的情况。余秀叶义正严辞,痛斥反动派,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就义。
被誉为“虎胆英雄”的张木葵1903年出生于潮南区两英镇仙斗村一个贫苦家庭。1928年,他参加潮阳工农自卫军,转战大南山一带。1929年初,回乡秘密组织赤卫队。翌年春,带领赤卫队突袭两英警察所,身先士卒,毙敌多名。1932年后,国民党军“进剿”大南山,大南山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面临困难。张木葵受东江特委、军委之命,组织农军抵御敌人,保护革命根据地。1935年初,国民党第三军第九师师长邓龙光,接替独立第二师师长张瑞贵,“进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这一年6月,担任东江游击总队总指挥的张木葵带领200多人,从大南山向揭阳五房山转移,7月11日于五房山与敌军遭遇,在争夺高地和掩护队伍突围的血战中,张木葵壮烈牺牲。
▼
![](https://img.dcsdcs.com/wp-content/tvdcsdcscom/2021/10/r7bGhd-1633132569.png)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