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内画:方寸之间绘就大千世界 文化习俗 图1张

    纤细之笔,在方寸瓶内,绘出大千世界。瓶内画是一门融汇了中西文化的中国民间艺术,与苏州双面绣、潮汕抽纱、广州象牙球雕刻等,被公认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作为粤派的唯一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瓶内画(广东内画)制作技艺独特,画面栩栩如生,色艳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汕头内画精细巧
    瓶内画,也称“内绘”、“里画”,北方称之为“内画鼻烟壶”。明末清初,鼻烟瓶从西方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对小小的鼻烟瓶进行艺术加工,不断创新,逐渐集中了多种艺术欣赏价值,形成了专门的艺术品。中国瓶内画艺术是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之一,始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北京是发祥地,全国有京派、冀派、鲁派、粤派,北方的三大流派的技艺都是从北京传入的,唯有汕头瓶内画是汕头的工艺师自己创造的,在广东省乃至我国南方地区仅此一家,国际鼻烟壶协会称之为“桃江”画派。
    潮汕人历来以心灵手巧、精耕细作著称,有“种田如绣花”之美誉。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创作,也多以精微细巧而知名,瓶内画则是将本地文化中的精细演绎到极致。汕头瓶内画受岭南画派画风的影响,线条比较纤秀,色彩较为浓艳,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几厘米大小的玻璃瓶内,展现了绚丽的山光水色、飞禽走兽、古今人物、奇花异卉的画面,纳大千世界于瓶内,因此被誉为“奇特的绘画艺术”。
    瓶笔选制更独特
    一张桌子,一支特殊的笔,一个砚台,若干个磨砂小瓶,些许颜料,这便是赖斯佳创作瓶内画的主要工具材料。赖斯佳是已故瓶内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赖乙宁的儿子,创作瓶内画作品至今已有近8年时间。他告诉记者,汕头瓶内画与其他三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瓶和笔。
    作为粤派唯一代表的汕头内画艺术,1972年在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问世,至今仅有4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松龄。由于汕头瓶内画是吴松龄大师自己长期观摩、研究、探索出来的,所以不论内画工具、技法、壶体、造型、艺术效果各方面,都与北方三派有很大差异。
    由于受潮汕陶瓷造型的影响,汕头的瓶内画采用玻璃圆瓶,用描金珐琅彩作为瓶子外面的装饰图案,经入窑烧烤后,形成多金多彩,整体金碧辉煌,与北方的典雅朴素形成了强烈对比。而和北派的直笔不同,汕头瓶内画的用笔选用铅丝制成弯勾形的笔杆,在笔尖处镶上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狼毫描笔,使握笔法与普通平面作画更为接近,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当年为了找到合适的绘画工具,吴松龄大师整整用了三年时间,终于研制成功。
    运笔作画有门道
    “看起来像是在作画,但真正画好瓶内画并不简单。”赖斯佳拿起一个圆瓶向记者介绍其创作瓶内画的步骤。首先在玻璃瓶身外描上金油,后用磨砂石将壶内壁打磨成乳白色,之后才作画,这样画面显得更为清晰,颇具中国画韵味。
    瓶内绘画要有纸上绘画的基础,然而要在高不过10多厘米,最小的不到5厘米,瓶口不过豆粒大小的瓶子内壁上作画,同时要画出细弱纤毫的笔划、绘出光彩夺目的色彩,其难度可想而知。只见赖斯佳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笔杆,手腕固定在桌面上,完全通过食指和中指在运笔,下笔之时静心收气,仿佛时间完全停止。“绘画之前要打好整个画面构图的腹稿,然后一气呵成,不然画面就无法统一。”赖斯佳如是说。
    赖斯佳指出,瓶内画跟一般作画不同,在瓶内作画下笔都是往上拉,而非往下摁笔,这个过程难度比较高。还有由于瓶壁是经过打磨的,作画者无法透过瓶壁看到笔头,有时候看不到笔锋的位置,完全都要凭经验才能画出其精细。
    子承父志为传承
    作为吴松龄大师的高徒,粤派内画的代表人物赖乙宁深得瓶内画的要领,因为瓶口和笔的限制,连横平竖直这种最简单的线条,也不是那么容易画好,更别说书法作品了。在创作《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件作品时,一个毛泽东体的草书繁体“铁”字,他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赖乙宁趴在工作台上“耕耘”了25天,才最终完成了这件瓶内画作品。赖乙宁继承吴松龄大师传授的内画技艺,数十年坚持不懈、努力创作,获得汕头市优秀人才技能大奖,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内画艺术大师,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全省及出国展览,并多次获奖。
    据了解,2006年,赖乙宁的瓶内画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泰国诗琳通公主。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广东周”上,赖乙宁向国内外嘉宾展示了汕头瓶内画绝妙技艺,受到了嘉宾的广泛好评。遗憾的是赖乙宁大师英年早逝,如今他的儿子赖斯佳正继承父志,潜心钻研瓶内画艺术,将此前父亲传授给他的技艺继续深化。赖斯佳一再表示,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地摸索、深造,努力将汕头瓶内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工艺价值传承下去,完成父亲未能完成的心愿。同时,他也愿意将自己所学的技艺传授给其他人,让汕头瓶内画这门技艺继续发扬光大下去,走出更好的路子。

你是本文的第45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5、9
作 者: 李德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