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俗大观》(下卷) 最新 图1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广东民俗大观(上、下卷)/刘志文主编.-2版.-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1
    1SBN 7-80653-833-X
    Ⅰ.广… Ⅱ..刘… Ⅲ.风俗习惯-广东省 Ⅳ.K892.4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128150号
    

    这部《广东民俗大观》是广东省第一部民俗事象集成类书。本书收入文章1400余篇,120余万字,照片100余帧。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疆边陲,人文复杂,在古代,多被视为神秘莫测的蛮荒之地。广东原为“南越”,后逐渐转化为“百越”或“百粤”,因此,古代称广东为“百越(粤)族”、  “蛮族”、  “蛮夷”,直至近代和当代的中原人仍称广东人为“南蛮”。这都是因为南越远离中原,交通蔽塞,人们不了解的缘故。在许多中国古籍里也把南越人描绘成“纹身”、“断发”、“凿齿”、“巢居”、“吃食虫蛇、蚌蛤”以至“食人”等等,不胜野蛮、恐怖之色彩。但在中国的史书里,如《史记》、《汉书》等,也有将南越夸张为仙境一般美丽的地方,如对“五羊”神话的描述,就颇具浪漫情调。
    诚然,  由于南越北有南岭,南有大海,内陆江河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等等这些优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虽在极端封闭的条件下,作为广义的物质文化,还是独立地得到了发展,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文化模式的南越文化形态。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秦兵进入南越,他们不但带来了黄河和中原的先进文化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引来了中原商贾的大量南流,致使南越的物质生产与商业、交通得到迅速的发展,再经过商人的南北传播,北方居民终于对遥远的南越有了客观的认识,加上北方连年战乱,天灾人祸不断,相比之下,南越却成了富庶之地,和平无战事的“避风港”。为此,出现北方居民连续不断的大南移,这些南移的居民,逐渐返客为主,同化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到了汉代建起了海上丝绸之路和继而唐宋帝国的兴起之后,南越便成为全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发达的海外贸易,引来了大批东南西亚国家的商人,使南越受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阿拉伯和印度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广泛和深刻的。因此与世隔绝的南越,在中外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使南越的人文景观发生剧烈的聚变,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流的“百粤文化”。这种多元性的“百粤文化”,积淀到近代,便是今天五彩缤纷、丰富万端的广东民俗文化,因此,也才有了这部洋洋洒洒百万余言的《广东民俗大观》的问世。
    

你是本文的第798位读者
来 源:
作 者: 刘志文主编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