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澳岛 最新 图1张

    初冬时节,我们慕名前往汕头南澳岛考察学习,领略海岛蓝天、碧海、金沙之美景,造访南宋古井,总兵府旧址,踏浪青澳湾,享受改革开放给南澳岛带来的全新气象。
    那天上午,当我们在码头乘船时,天空灰朦朦下起大雨来,海上风浪一波推一波,一小时后,风平浪静,天空放睛,大家心情格外高兴。前来接待我们的县人大周明井副主任,他风趣地说:南澳岛欢迎远方武夷山的客人,顿时,大家有宾至如归之感。在主人带领下,我们先来到“宋井风景区”参观。我们边走边看,对这里曾经发生的事件感兴趣。周副主任是本地人,对岛上历史、风土、名胜古迹十分了解,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南澳岛原来比较荒凉,因宋末皇帝宋神宗被反兵追杀,带领家眷和随从逃至这里,住扎了几个月,还建起太子楼,并挖掘三口水井。留下了太子楼、宋井、蛙池等遗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群众发现其中一口井,并修复为景点供人参观。喝着清澈的井水,听着阵阵的波浪声,仿佛望见宋朝时先人在海边掘井及抗争的情景,让人思绪万千。
    来到青澳湾,一下车,就扑向海湾,享受大海碧绿,空气清新,海风凉爽。连绵数公里的青澳湾,是东南沿海最美的海湾,湾长,沙细,水深,是天然优质海滨浴场。每年夏秋时节,有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也有专业沙排队来此训练。徜佯于仙女般的青澳湾畔,望着烟波浩渺的大海,那湛监的海水碧波一浪高一浪。海鸥在拍击浪花,我等脱下鞋子下海踏浪。走在软绵绵细沙上,漫漫走进深处,海水没过膝盖,觉得十分惬意,我高兴得唱起“大海呀我的故乡”的歌曲来,海浪为我伴奏,歌声与海浪融洽一体。在大海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我们居住的地球三分之二是海洋,海洋是深邃奥秘的,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鱼类及植物,为人类提供无尽的食物来源。
    尽情享受海浪后,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总兵府。走近府内,只见高大威武的郑成功石雕像塑在总兵府前。郑公头戴盔,身披戒装,佩长剑,目光炯炯有神,威武英姿。我们肃然起敬向这位民族英雄鞠躬,并在其塑像前合影。站在“闽粤界”碑和大炮前,听得讲解员说:在明朝以前,由于南澳岛所处位置是海上交通咽喉,通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军事重镇,属于闽粤两省共管。自明万历三年设立总兵府以来,共336年间,有171人当过总兵,属正二品高官,大多是武进士出生,专管东南沿海数省军事调度和海防的。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曾在此任副总兵三年,功绩卓著,郑成功受其父影响,为了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来到南澳岛在总兵府前古榕树下招兵训练举义。走进“闽粤南澳总镇府”内,参观总兵府史料陈列室,明清南澳海防模型图,进一步了解总兵府的设置、职能、地位、兵力及功绩。虎节堂是总兵处理军务厅,显得庄严神圣。抚摸案桌上文物,让我们肃然起敬,钦佩古人的海防意识。瞻仰总兵府,似乎人们进入一座闽粤台军事交往历史大观园。这里不愧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基地。我特买来《南澳总兵传》,一睹中国海防史的沧桑岁月。    
    南澳岛是我国东南海疆的重要门户,台湾海峡要冲,军事重镇,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明至清任副将以上武官41人,其中总兵、都督11人,彪炳于中国海防史。早在明代就已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称,因而设总兵府管辖闽粤台的海防。解放以后,一直是国家军事设防岛,外界人极少了解真实情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以来,这里辟为海滨旅游胜地。全岛面积130平方公里,环岛公路80公里,海岸线长,海湾多,细沙水深,是天然良港,且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水产丰富,人文景观甚多,是不可多得的海岛风光。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南澳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宋井、青澳湾、总兵府、寺庙等,还是天然植物园和观鸟天堂,具有“海、史、庙、山”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特色,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这里的生态主色调,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人外来观光、考察、度假。  

你是本文的第146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8-12-03
作 者: 陈颖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