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潮阳孔安堂 最新 图1张

    “孔安堂”是潮阳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理学讲堂故址。近日,记者到此探访了一番。

    金碧辉煌而又不失古色古韵的孔安堂,位于潮阳区棉城亭脚路西门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840平方米,土木结构,内分两进一拜亭,大门开面为五间亭坊式,结构别致。祠内铁地木构架及石结构,完好地保留着宋代建筑艺术特点。祠前照壁壁台石雕纹饰精巧,前后厅檩石每条长达12米、宽0.8米、厚0.5米,与和平古桥桥石类同,仍保存宋代的铁地木构架及古结构,在潮汕民居建筑中罕见。

    孔安堂,顾名思义,本为讲习孔学之场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南宋绍熙年间(1191-1193),江西朱熹发展程朱理学,集理学之大成,讲述孔学正宗。潮阳贤士郑南升偕同揭阳贤士郭叔云负笈前往朱门拜师,潜心孔孟之道,被称为朱门高足。郑南升学成回潮阳故里。同乡人侍讲郑开先特地为郑南升建了这座名为“孔安堂”的馆舍作为讲学之用。南宋理宗宝佑年间(1253-1258),郑开先之子郑慈珍(官至夔州知府兼军州事)将孔安堂扩建成“郑氏礼房祠”,建筑物拥有三厅两天井配两廊及青龙、白虎门,加阳埕和照壁。后将先祖禄位移至此处奉祀,改称为郑氏祖祠,仍作讲学之所。明代正德年间“孔安堂”作乡校址。新中国成立后被当地政府征用为校舍。

    2004年有关部门从保护文物角度出发,让其恢复原貌。2004年8月23日,孔安堂开始兴工修建。2005年8月16日,孔安堂被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潮阳郑氏宗亲对这一历史文物实施有效保护并加快修建,潮阳海内外同胞捐资480多万元,对“孔安堂”重新进行修葺,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面貌和原先的建筑工艺技术,充分彰显孔安堂的建筑艺术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孔安堂构建了当地和谐人文环境的一道风景线,是海外郑氏华侨一处寻根谒祖、会宗联谊之场所。也为当地增加了一笔旅游资源,更是研究潮汕古文化、古建筑学的宝贵资料。

  

你是本文的第160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0-04-25
作 者: 李伟烽 黄泽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