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底村位于潮阳区关埠镇西北部,西临榕江中段,濒临南海。岁月更替,这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古村落,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发展印迹。在革命时期,村中的古祠堂一度成为革命联络站,配合开展革命斗争。记者近日来到该村,探寻留存于村中的红色印记。
★现场探寻 前清将军府邸留下了革命印记
行走在村中小径,可以看到,民居大多是典型的潮汕老厝,现存有不少明、清、民国建筑,“下山虎”成排连片,“四点金”随处可见。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水塘边的“锡荣家祠”,这里就是下底革命联络站旧址。
当地人说,这座建于清朝时期的“驷马拖车”式建筑,是前清振威将军黄金福(字锡荣,官至潮州总兵)的府邸——总兵府。该栋建筑由“四点金”和“下山虎”按向心围合、中轴对称的原则组合连结而成,为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有前后花园。
据潮阳区爱国基地宣讲员、下底村老年人协会副会长黄旭东介绍,黄金福是潮州府清末末代镇台,曾追随二叔父黄武贤多年。二叔父官位高至“西宁挂印”(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兼任云南总督。虽然位高权重,但二叔父那种俭朴和务实的本色没有改变,对侄儿的影响也较为深刻。黄金福建造府邸时,遵循了二叔父平素务实、不奢华的齐家处事宗旨,“屋宇基础坚固,整落府邸,单说主座祠堂,屋顶屋檐没有一处装龙饰凤、贴金贴银、嵌花镶鸟,厅堂没有一处枝雕塑刻,厚厚的白灰墙没有一处浮塑彩画,可以说是朴实无华。”黄旭东说。
自古以来,下底村人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关埠镇乃至榕江中段南岸闻名遐迩。指着“锡荣家祠”墙壁上大面积刷涂的黑漆,以及残留的粉笔字迹,黄旭东告诉记者,这里是原潮阳八区中学旧址,培养过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爱国爱乡、保家卫国的下底村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做出积极贡献。其中,在抗战期间,潮阳八区中学就有郑淳、许铮、许钟衡等人,为隐蔽中共党员身份来此任教,期间组织学生演短剧,宣传启发民众支持与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来,又有隐蔽身份的中共潮揭丰边县委地下组织成员陈衍之前来任教,积极组织学生创办“燎原”读书会,秘密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发展学生建立共产党秘密联络站,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和参加武工游击队。
★红色足迹 发展革命力量 开展抗“三征”活动
建立和发展情报交通网络,及时传送情报资料、军需物资,是对敌斗争中一项特殊的重要工作。1947年,潮汕人民抗征队第三大队在大南山建立了情报交通站,设立7条交通干线,其中2条经潮阳分别与汕头市和惠来县联系。潮阳县委根据自身开展武装斗争和配合潮汕人民抗征队做好情报交通工作的需要,迅速恢复和建立了一批情报交通站,各地基层党组织也相应建立了一些联络点,形成了秘密的情报交通网络。总站先设在金浦,由李凤负责,后转至下尾欧。其中,陈衍之(后由黄是俊、黄大昌)负责的下底站,站址设于关埠中学(即潮阳八区中学)。该站是秘密情报交通网络的一个站点,原由中共潮揭丰边县委管辖,后由中共小北山县工委领导,联系范围为榕江两岸揭阳的桑浦山、潮阳的关埠、丰顺的留隍、汤坑等地。
下底站站址地处潮揭丰边界,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地下党的同志在此活动。1945年,潮揭丰边县委派陈衍之到下底中学任教,从学生中发展进步力量,这期间在学校中发展进步学生有黄是俊、黄力民、黄潮珠、谢伯良、黄礼翰(黄越)、吴剑雪等人。1946年下半年开始,下底站上级联系人由潮揭丰边县委委员马千担任,仍属潮揭丰边县委领导。该站主要职责包括:一是发展革命力量,输送革命力量上山;二是传送张贴革命传单、布告、标语;三是进行社会调查、提供情报;四是开展抗“三征”、借枪借粮活动;五是掩护上级党及来站活动的同志。1948年下半年,潮揭丰边县委派马千为代表同潮阳县委负责人郑希联系,将该站归属潮阳领导,这个站点才正式由小北山武工队负责联系。在1948至1949年期间,联络站配合武工队收缴下林及南炮台一带反动派的武器,计有长短枪30余支、子弹一批,并由联络站负责收管、擦净封油,用稻草遮盖严实,陆续上交小北山武工队。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