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薯,在粤东地区是仅次于水稻的粮作物。番薯甘香爽口,营养丰富,价格便宜,在粤东农村是家家皆有的通俗食物。然而,番薯还和旅外同胞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听到许多老侨胞津津有味地讲起家乡的番薯,兴致勃勃地品尝番薯小吃,似乎家乡的“粗俗”食物,还胜于海味山珍。 提起番薯和华侨的关系,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事了。原来,番薯的祖家在中南美洲,公元1565年传入吕宋岛。据史料记载,明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旅居菲律宾的福建省长乐县侨胞陈振龙,冒着当时西班牙殖民当局不准将薯种带出境否则重处的危险,秘密将番薯藤带回福建,献给福州巡抚金学曾,先在漳州试种成功,后传遍各地。番薯的学名叫“甘薯”,因果实长在地下,北方人又称为“地瓜”,而在粤东,因为它是番客带来的,被通称为“番薯”,世代相传,它成了家喻户晓的作物了。 潮汕人吃番薯,其形式及做法多种多样。有用生薯抽丝拌在大米里煮成“番薯粥”、“番薯饭”,有切成小块煮成“番薯汤”的,有生蒸的“熟番薯”,还有磨烂沉淀的番薯粉,把薯粉做成粉粿、粉条、粉饼,粉汤。好多老华侨离开家乡几十年,回乡时仍念念不忘这些少年时的“老相熟”。泰国知名银行家陈粥臣先生,1984年回故乡潮阳峡山镇时,曾深情地说:“余小时家境清贫,捡甘蔗皮当燃料,吃番薯粥充饥。”美国旧金山著名学者翁绍裘先生,于1988年回乡探亲时,谈到孩提时边吃熟番薯,边与小伙们嬉笑追逐的情景,充满深厚的乡情乡谊。近年来,好多旅外侨胞回乡,专点当年的番薯粉丸汤,炒嫩番薯叶吃,时下好多过去穷人吃的番薯食品,受到人们青睐,以至好多墟镇,凉亭、城市街边,摆卖番薯粥,番薯粿生意兴隆,以至番薯的身价也大大提高了,改革开放前,一斤稻谷可换4斤番薯,现在1斤番薯可换1斤多至2斤稻谷。 番薯的历史,记载了老一辈侨胞对祖国的贡献,也勾起了旅外同胞的思乡之情。正如潮阳市贵屿镇坑仔村旅居新西兰书法家郭迪仁先生书赠乡人写的“一碗薯丝饭,乡情千万缕,故园安无恙?游子长相思。”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