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印制作后继乏人 文化习俗 图1张
    
    据《潮州日报》报道 潮州人过年过节爱做粿,粿印也就成了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过节用品,潮汕地区不少人家中的粿印,就出自位于潮州桥东街道的许丽明粿印作坊。

    距离韩文公祠不远的一处加工作坊门口,堆放着许多木片,几乎每天,这里都会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而在不到几十平方的屋子内,墙上整齐地吊挂着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木印,其中大的边长有近30厘米,小的则只有3、4厘米宽。而在这些木印中,除了传统的龙眼、木桃、鸡、鹅、蟹、虾、鱼等“五果”、“五牲”题材的图案,还有许多平日里并不多见的兔、龟、龙图案。52岁的粿印制作师傅许丽明告诉记者,俗称的粿印其实还有饼印、粿印、糕印、糖印之分,他指着墙上一个刻着龙凤呈祥的圆形木印说,这个圆形木印就属于糕印,而一旁的龟形印则属于粿印,主要流行于闽南一带。“龟代表长寿,台湾人、福建人都有做红龟粿的传统,因此经常有台湾人来问有没有龟粿印。”

    因为雕粿印是手工活,无法批量生产,且不同地区不同时节的粿印图案各不相同,粿印的雕刻过程通常都很辛苦,雕刻师傅的“能力”和“经验”在制作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许丽明告诉记者,粿印制作包括选材、设计、雕刻、刨光等诸多工序,每个环节都煞费工夫,仅在雕刻这一环节,刻刀的挑选和使用就非常讲究,因此每回雕刻粿印时,许丽明专门用于加工粿印的小木凳上,总会放着10来把大小不同刻刀,根据花纹的深浅和不同的需要,他会选用不同的刻刀,并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前功尽弃”。

    也正由于粿印制作费时费力,且利润又不高,不少年轻人都不愿学习这门传统手工艺,这让许丽明这个老师傅颇为无奈。在许丽明的印象里,粿印制作行业也曾有过非常“辉煌”的时刻,那时候他们一家人都会雕粿印,忙不过来时还会请人来帮工,而他从年幼时起,也一直在跟长辈学习这门手工艺。“我的老父亲从抗日之前就在做粿印,抗日胜利之后就做出口,汕头的洋行还曾专门来这里订货,货物是用船载到汕头港再出口的。”因为名气大,当时许丽明家制作的饼印、糕印、粿印不仅畅销潮汕、闽南地区,还远销东南亚一带。

    而如今,虽然逢年过节时粿印依旧热销,部分粿印也已被包装成旅游纪念品出售,但粿印制作这门手工艺却难掩衰颓之势,尤其随着加上一些手艺高超的老师傅渐渐老去,从事粿印制作这个行业的人就更少了。不过许丽明说自己会坚守下去。他说,虽然制作粿印的时候很辛苦,但当他看到顾客满意的表情,就会不知不觉产生一种满足感,心情也会变好。“粿印也是传统文化,只要有需求,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你是本文的第68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2-10-13
作 者: 阮冰莹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