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中心地带,有近80平方公里的山、海与湿地连成的自然景观熏这是全世界大城市中绝无仅有的。其中之佼佼者,就是汕头内海与石山。随着内海南北交通日益方便,每天早上到石登山的人以及日间游览的人越来越多。登山有益于身心健康,游览可以享受审美的熏陶。但是,在登山与游览的同时,切不可忘记对山中文化的品味,特别是不能错过对那些摩崖石刻的欣赏。

    石山的摩崖石刻,大多是近代文化名人的题刻。特别在改革开放初期,内地的文化人许多抱着好奇心,不远千里来到特区看个究竟。尤其过去处于与台湾对峙的海防前线的汕头,在内地人眼中,还带有一些神秘性。来此站在石飘然亭上,一览特区全貌,顿感心胸开阔,神清气爽。下得山来,免不了题词赋诗,留下许多墨宝,充满了对石的赞赏与对特区建设的肯定。周谷城称赞此地为“岭东第一名山”,严济慈则称为“百粤胜境”,周培源题写“百载商埠,楼船万国”;张爱萍将军题词“南疆独秀望云崖”,启功题曰“粤东奇景”,关山月题为“海角名山”,溥杰题的是“海天乐园”,楚图南题曰“南海奇岩”,董寿平题“南天胜览”,曹禺曰“百里繁华”,饶宗颐题写“云霞海曙”。其他名家题词数以百计熏其中只有少部分刻石展现,已经足够旅游者大饱眼福了。

    走在桃花涧的路上,就可以看到峰顶的大字:“春潮八百里,南国第一州”,那是老书画家何海霞先生的作品。何海霞生于1908年,满族人,久居陕西,20世纪30年代即负有盛名,曾佐张大千先生作画,许多画作先由何海霞起稿,可见其功力。他来石时已经80多岁,书法仍是遒劲有力,大气磅礴。

    当你沿着垂虹洞爬到峰顶,可见一峰独立,上面镌刻着李尔重的诗句:“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此处一览海山胜境,却将“我”放在第一位,谁人到此品味此诗对句,都会不由得感到“人”的豪迈。此联源出于四川峨眉山万年寺的对联:“海到无边天是岸,山登绝顶雪为峰”;林则徐为福州鼓山题词时,改了两个字,成“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到李尔重笔下又改了两个字,以“尽头”替换“无边”,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石的此情此景。

    不过,石山上摩崖的精粹,是在塔山最北处的“盟鸥刻石”,内容是南宋词人姜夔的《庆宫春》词: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王当素袜。如今安在?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这是一首怀念朋友的词,看到飞翔的鸥鹭,怀念过去同游的朋友。姜夔(1155—1221年),号白石道人,一生落拓,但精于韵律,能自制曲谱,现今流传17首歌谱,是中国仅次于敦煌唐代谱字的古代乐曲。我的老师丘琼荪先生曾经将其译成现代乐谱,皆能歌唱。此词前有数百字的自序,曰在1196年冬天,姜夔与友人俞灏等4人乘船自武康去无锡。怀念去年逝世的词人范成大,想起5年前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垂虹”是太湖边的亭名。范成大以歌女小红相赠,姜夔十分快慰,在路上一连写了诗词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过垂虹》的七绝:“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词中景致恰如石环境,因此刻在此处,引入作盟鸥之想。石山上的“飘然亭”、“垂虹洞”皆由此词而得名。了解了这些,才会了解“飘然”、“垂虹”的真正含义。姜夔的这首词是由潮汕著名高僧定持大师书写的,十分难得。可惜,由于红漆剥落,有些字已经不易看清,不妨对照本文辨识,必有心灵感应,回忆起与好友相聚之美好时光。

    石摩崖多集中在塔山景区,尤其在高峰巨石周围,几乎都刻满了书法作品。有诗词,有联语,真是妙语连珠。如“七十二番花讯后,南天依旧春如海”“丽日南天春不老,笔歌墨舞赞潮汕”“何处春常驻,海天石山”……不胜枚举。其中有一首由湖南湘潭书法家刘惇书写的方卓然的小令,记载了潮汕的奇景之一海市蜃楼:

    潮汕好,春海见蜃楼。波上折光生幻景,空中海市倏时收。媲美只登州。

    站在石山上自然是看不到海市蜃楼的,潮汕只有在惠来神泉一带海滨曾经有海市的记载,潮汕人很多并不知道,看了这个刻石,可对潮汕有更多的了解。

你是本文的第1548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01-14
作 者: 隗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