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营花灯  相弥勒佛

  元宵是年之第一个十五夜,古称上元节。潮州古城有闹元宵“营花灯”之风,节日的前两夜,分别为“头夜昏灯”“二夜昏灯”,连同元宵夜,一连闹了三个夜晚。

  “营花灯”由群众自由组合,屏数不等,多以潮剧内容为主题,背景鲜艳夺目,人物栩栩如生,确实令人醉心欣赏,在师傅们匠心研制下,活龙活现,这样的花灯称为“纱灯”。还有屏上人物,以真人出现的,则名之为“活景”。清末民初,潮城有两家制作花灯的知名商号,分别是“周炳记”和“林盛记”。

  据说:潮城元宵闹了花灯之后,把花灯作二手货转让给柘林、东陇等地作游神赛会之用,最后还以第三手转让给东南亚各地去了。

  “相”弥勒佛:元宵民间还有“‘相’弥勒佛”活动,也是民间自由组织,爱好者择定地点,搬来废砖碎瓦铺成卧佛状,再用“火炭筐”填满涂块作佛头、佛手、盖上棉薄纸,涂上颜色,便成为笑呵呵弥勒佛相了。

  活动时,摊主把从浮洋大吴购进来的“涂翁仔”,名之为“喜童”,一尊尊位于卧佛身上,参加活动的人站在栏杆外面,用铜镭(时用硬币)看谁投掷喜童,如果击中了,摊主便奉送完好“喜童”一尊,并祝贺:新年如意!发财!早得贵子!喜乐扬扬,和谐气氛令人难以忘怀。

  清明:扫墓(俗称:过纸、压纸)

  清明前后三天,潮州习俗定为扫墓日。由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为怀念介子推而禁止生火,因此扫墓时需要火化的“冥金”,便代以几条纸条,压在坟头上,故有“压纸”之称。

  潮城居民祖墓,大都葬于城西竹竿山、凤山一带,清明时节,正值麦收季节,城西七圣、花园等村农民,便把晒干的麦秆、织成“麦秆篮”“麦秆扇”“麦秆轿”……工艺十分精巧,博得城里人的喜爱。扫墓归途,人人都很喜欢寻找买一件麦秆工艺,回家玩赏,老老少少无不玩得滋滋有味,这种民间传统非遗工艺,未知岂否还有传人?

  端午:赛龙舟  扒龙船鼓

  赛龙舟,为吊屈原之溺水,潮城赛龙舟,由韩江东岸桥头、东津等村,民间组织扒龙船活动,比赛时观众密集两岸,激情观赏,助威呐喊。比赛结果:夺得锦标者则喜气扬眉;落后者则垂头丧气。潮州有句俚语形容他们的情绪场面:“赢哩食桌;输哩食粉葛汤。”

  扒龙船鼓:端午日,民间有组织“龙船鼓”活动。彩旗在前,伴奏鼓锣,沿街喧囔,有声有势,跟随队伍两旁的人,有的手执石榴枝叶,命名为“利市花”。观众们闻锣鼓声则争相看热闹,爱好者这时有的掏出几个铜镭(硬币)向执石榴枝者购买利市花,随即带回家中,投入早已准备好的自家井水,命名“龙湫水”,让小孩洗一洗。据说:这龙湫水可以除“痱”,祝愿孩子们健康快速长大。

  中元节:施孤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为“施孤”之月,从六月末日开地狱门至七月末日关地狱门而结束。潮城施孤无定日,由各社区自行选择。

  “盂兰盆”原为佛家“解倒悬”之意。佛家弟子为修孝顺、报长育之思,民俗从而演变为“施孤”。

  开元寺举行大普渡时,法师把包塔的包子,一个个扔下台下,施舍孤魂,老百姓乘此活动,抢夺包子,夺得后回家与家人共享,祝福吉祥如意。此活动,俗称“抢孤”。

  中秋:赏月拜阿娘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正值天高气清,最宜赏月时节,家家户户,在这节日期间,亲朋戚友,互送饼食礼品。这时节又是水果盛产,在是夜拜阿娘,必备五果一盘(只要有五样生果),青年妇女,拜阿娘最为活跃。赏月后大都喜吃“鱼头芋”,鱼和芋,又是本季节的时鲜农产品,清香可口,为赏月增添无限乐趣。

  八月民间又很喜好“巫觋”活动,如“关阿姑”、“关篮饭姑”令人玩得不也乐乎。

  下元节:拜五谷主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民俗叫“五谷母生”,实则纪念神农大帝,五谷(稻、稷、黍、麦、菽),百姓盼望的是:五谷丰登,过着温饱幸福生活,在此秋收结束,答谢神农之恩,来个“五谷母生”,祭品中的粿品有象征:五谷主、麦穗、尖担、大猪等形象。这一日最为隆重的要算米业界人士,热烈欢庆,宴请嘉宾,是本行业的节日。

  冬至:搓丸

  冬至有“小近年”之称,冬至前夜家家户户都备着一个大葫、糯米粉,晚饭后,合家老老少少,围在葫边,由家长把  粿胚,掐成一块一块给家人“搓丸”,搓成的有大有小,喜乐的叫他“公孙父子”,极尽天伦和谐之乐。这一晚外出家人,尽量争取回家搓丸,确实未能回家的,家里人便替他搓丸,表示团圆吉祥幸福。

  搓成的丸,翌日煮成甜丸汤,祭拜神明祖宗之后,大家才得享用。所以潮州有句俚语:冬节夜头长,■得早起食丸汤!

  除夕(过大年)

  除夕晚,祭拜祖先后,家里人一起吃团圆饭,称为“围炉”。零辰(子时),便忙着接财神,祷祝新年发财发福。

  新年初一,晚辈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向晚辈赐福。早饭后,则要向亲戚中长辈家中拜年。拜年应在初一、初二两天。潮州有句俚语云: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你是本文的第766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10-06-16
作 者: 邢锡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