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畲族的婚姻制度,历来都是一夫一妻制,纳妾现象极少。妻子与丈夫一起参加劳动,男女平等。也有个别地区的畲族妇女外出劳动,男人在家带小孩做家务。由于畲族妇女一贯参加生产劳动,故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受到家人的尊重,婆婆虐待媳妇的现象极少。若丈夫死了,妇女改嫁或离婚,都有一定的自主权。 畲族一般不同外族尤其是汉族通婚,男子可以娶汉族女子为妻。畲族女子若嫁给汉人,则会受到家人与同族人的非议。但在一定的仪式下,允许汉族男子入赘。入赘的汉人,必须改为畲族姓氏,学会畲语后,族里才与其平等相待。据说,姓钟的畲人,原是畲家的汉族女婿。如今随着畲民与汉人的交往增多,畲汉通婚已越来越多,婚娶界限也逐步打破。 畲族原有盘、雷、蓝、钟四姓。传说盘姓是老大,因家庭人丁不旺,没有跟祖太婆的三公主往北迁徙,而留居在潮州凤凰山。畲族姓氏少,人丁也少,所以同姓远房的男女通婚很多。 畲族婚姻,可由父母托媒联婚,也允男女双方用山歌寻求知音。畲族婚姻介绍人一般由男人充当,由媒人公带男青年到女方求亲。姑娘假如中意,就走出房间晤面;假如不中意,则不露脸。俗话说:“成不成,三趟行。”因为女方若同意说亲,还会说:“媒人公呀,你叫他家(男家)等几日吧,我会同家女来‘太拉’(看住房)的。” 定婚协议一经达成,女方父母便会开一张彩单给男家去准备。上面列明姑娘出嫁时穿的少量衣服、鞋袜以及一些装饰品等。结婚前三个月,男家要送“日子”给女方,这事由媒人公去办(自由恋爱的也要找一个现成的媒人公),媒人公提上一只红漆小竹丝篮子,内放两包橘饼(约两市斤),两包白糖,二斤索面,上面放一张红纸,到女方家后,把写有男女青年的生辰八字及结婚日期的红帖,郑重地呈交女方的父亲。 娶亲的前三天,男家请来8至10个赤郎仔(即畲家迎亲的人),挑着小篾箩货担,唱着(赤郎担酒寮下来)的山歌,来到女方家乡的村口,他们肩的担子会被姑娘家的大嫂们“抢”去。她们挑着担子,向相反的路上跑去,那些赤郎仔一边讲着“好话”,一边抓住担子的一头,你推我搡,嬉耍了一番。赤郎仔好不容易讨回担子。到姑娘家门口,但见大门关得牢牢固固的。此时,亲家开门鸣放鞭炮,姑娘屋内的人便出歌,赤郎仔若能一一对答,便可以进屋。否则,肩膀给担子压得疼痛难忍,也不得进屋的。 嫁女最热闹的要数盘歌之夜,畲人称为“啦歌”。盘歌在姑娘离开娘家的最后一夜进行。双方选出男女歌手各二名,晚宴上席,对歌开始。宴毕,至少要唱三五百首左右。内容丰富多彩,场面活跃,气氛热烈。接下来是迎新娘。堂上唱着《扮新娘》歌,房内便忙着给新娘梳妆打扮,一边打扮一边唱歌:“梳成狮子凤凰头,戴好冠纬插银花。”“穿了红衫着新裙,腰束挂带花成行。”扮毕,由多位近亲妇女把新娘抱出房间,新娘高高地站在堂中央的凳子上,兄弟姐妹在地上围着新娘转圈。然后吃“姐妹饭”,边吃边说道:“口含米饭分大小,爹娘从今托兄嫂,弟妹年少不会作食,拉(屋)里拉外寄辛劳。”接着,新娘把碗筷传给兄弟姐妹,每人吃一口,名曰“交碗筷”。新娘由大哥抱上轿,在一片热热闹闹的山歌声、劝嫁声、祝福声和炮仗声中,把哭哭啼啼的新娘子抬走了。 , 花轿抬至夫家大门口,由两个未出嫁的姑娘扶新娘下轿,踏着铺在地上的一个接一个的蓝布袋,走到堂中,这种做法称为“传代”。 当晚便进行“嬉新娘”、“嬉大舅”等有趣的活动。小伙子用俏皮的山歌挑逗新娘,新娘如果答不出或不回唱,就要受罚。新娘务须给每人端茶、点烟、分瓜籽花生等。还有悄悄偷走新娘花鞋及床上的花被、枕头的。直闹至深夜以至凌晨马困人疲方休。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