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口处可见七层瓦
楹梁标明建设时间
三山架上的贴金百年不掉色
中堂柱张江柳对联
浩祖家塾门面
许氏焕祖祠
位于莲花山南麓的澄海区莲华镇后浦村是“二战”革命老区村。在这里隐藏着两座很有故事的侨宅,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新春伊始,笔者偶然踏进了侨宅,目睹侨宅的真容,聆听华侨的创业故事。
祠宅合一,金漆书法木雕显底蕴
后浦村老厝区不是很大,但有十来座大宅子环绕村边小溪而筑,虽不太整齐划一,但俯瞰起来也煞是好看。那天,隔着村委会的一座祠堂正在小修小补中,引起我们的关注。这是一座“双背剑”的祠堂,大门匾写着“许氏焕祖祠”5个大字。从外观上看,这座祠宇不是很古老,也不是很特别。但透过残破的屋檐可见瓦层有点特殊,一共铺了7层瓦片。按照建筑惯例,这种屋顶是具有一流的防盗和抗震抗压性能的。当时笔者便断定,这是一户有钱人家的祠宅。
走进祠堂里面,只见天井两旁廊庑被改建过,其它土木结构老化程度和破坏性不算厉害。大门匾后面镌刻着“光前裕后”4个大字。上面两边“三载五筒”三山架枓栱(又作斗拱)上嵌着八宝花雕。龙畔三山架上还有数幅代表荣华富贵的牡丹花和望子成龙的木雕,二载楹直筒下四方格书写着“壬子年夏”。中间的子孙楹上画上“元亨利贞”安楹。两边写着“天运辛亥年六月吉立”“吉□祠坐癸向丁兼□未壬子午分金”。标明该祠始建于宣统三年辛亥(1911),是年六月升楹,祠堂坐向分金。虎畔三山架上和龙畔花雕如出一辙,二载楹直筒下也有一书画署着“民国三年”,落款为辜镜腾。查辜镜腾,也署辜镜澄,潮安人,民国初期著名的民间匠人,以潮州金漆铁笔画见称。综合上面信息可知,这一座祠宅前后建筑花费了4个年头的时间。
走过天井,踏上上厅正堂。大堂横梁上悬挂着“奉先堂”大匾,中间4根点金柱上雕刻着两副堂号藏头联,前柱联:“奉俎豆以荐馨香犹念高阳世胄;先本根而后枝叶不忘太岳遗徽”,落款是“邑庠生锁烟张江柳撰并书”。后柱联是:“奉祀牲牢祝千百世衣冠勿替;先陈滔醴愿亿万年俎豆常新”,落款是“姻亲家晚生张江柳拜撰敬书”。张江柳先生,号锁烟,人称“鱼秀”,隆眼城都龙眼城(今莲华镇隆城)人,清末秀才,是当地有名文人。从落款可知,许家和隆城张家是姻亲。本报曾经报道的樟林塘西起凤陈公祠的诗词书法也出自“鱼秀”之手,但两处书法相比,还是焕祖公祠略胜一筹。
正堂两边梁架各建造三载五瓜,每一边从前到后都挑着46幅木雕,其中有书卷,有八宝献瑞,有鳌鱼飞天,有大蟹财丁科甲,有虎狮祥云,琳琅满目,全部漆上古版金叶,虽然历经111年的岁月,特别后来改为集体加工厂的日夜熏陶,贴金依然灿烂,金光闪闪,演绎了“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不老传说。整座祠堂规格很大,正厅中堂23瓦,两边房厅各13瓦,显得宽敞明亮。
祠堂前库房两旁各有一门通往子孙巷,两巷分别是七间过从厝,目前还有人居住。整座祠宅上下内外一共30间厅房。
子孙巷住着一位90岁老人,自称是焕祖曾孙,名叫许伟明。据老人介绍,许氏焕祖祠,是兴焕公在生建造的生祠宅第,属乌门私祠。当年建至后包楼墙埤时,遇上家庭变故,资金不济而停工。说到这里,老人动情地说:“按照兴焕公的通盘计划,不但要建后包洋楼,还要办学校。可惜兴焕公英年早逝,宏愿未酬,很可惜啊。”
“卧云深处”,四兄弟共享家塾大宅
许伟明老人告诉说,兴焕公斥资兴建焕祖祠之前,还为家族新建了“浩祖家塾”。
老人边走边带着笔者前往浩祖家塾。浩祖家塾坐西南向东北,正对莲花山峰,临溪的外围墙故意放低高度,让大宅开门就能看到山峰。靠桥头的是西如意门,门上依稀能看到“卧云深处”四个榜书,看起来好有归隐林泉的意境。走进宅内大埕,两边是对称的双如意门,东门是“紫气东来”。每一座如意门各有两间“埕头厝”,东如意门损毁比较严重,连着东如意门,东边的火巷厝也曾受过严重的损毁后重建的。大宅主座门楼上写着“浩祖家塾”。经主人介绍,浩祖即是许兴焕的父亲许必浩。走入大宅,主座是“四喷水”格局带双火巷,厅房共有27间。大厅拜亭三山架上的花塑和焕祖祠花塑一样的创意和工艺,看起来这两座宅第应该是同一批师傅的工艺。
听许伟明老人讲,许必浩生有4子,长子就是兴焕。这一座大宅是兴焕过番发迹后汇款回来建造的,然后和3个弟弟共享。大宅分成4等分,兄弟每人1份。
华侨家族走出一批革命志士
采访中,许伟明老人不止一次说,虽然焕祖祠建设计划留下遗憾,但焕祖祠也走出一批革命志士,红色文化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许萍(曾用名许维平),许兴焕之孙。读书时在进步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年方14虚岁的他随同中共党组织到鸿沟村演讲时,他的亲戚无意中喊出他的名字,后来特务通过他的名字循线开展追捕。其父许若高闻讯把他和大姐两人迅速转移到西贡,托付给他的细叔管带,学习家族生意。不幸的是,许若高从越南回国途中被特务杀害于船里。16岁时,许萍已经能够独立管理火砻生产,同时他也在越南找到党组织,继续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1943年,因党组织需要,许萍带着许维新的两个儿子许再兴许再盛一起回家乡,进行革命活动。1944年—1945年间,他先后和南美乡的陈全、陈造、樟籍的许士鉴、仙地头的许镇杰等同志,经常利用焕祖祠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当时有不少同志就是在焕祖祠宣誓入党的。许伟明老人回忆说:“当年在祠堂内悬着一面红旗进行宣誓,他们还在这里干地下武工队活动,房亲许敦豪许敦成也是在此革命。”
不单如此,兴焕公在越南的孙子许维新也参加了抗法独立战争。当年,他前往当兵,将许再兴兄弟托许萍带回家乡,只留两个女儿在身边。抗法战争时,许维新双眼被炮弹炸瞎。
吃苦耐劳,迈出成功第一步
从许必浩派下子孙的讲述中笔者了解到,许必浩早逝,抛下遗孀和许兴焕兄弟四人相依为命。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898—1899年)潮汕相继地震、鼠疫,米价大涨,饥民四起。大批青年被迫背井离乡下南洋谋生,许兴焕也告别家人随“客头”前往越南西贡,在铁桥头给陆姓人家的米行和火砻做搬运苦力。
许兴焕(约1869—1914年),乳名阿苎。得益于在家乡读过书,能管带工友和记账,头脑灵活,又吃苦耐劳。工作不久,陆老板看中了他的人品和能力,提升他管带搬运工人在码头装卸货物。许兴焕带上搬运工队伍,将他们进行编队,编排好合理的工作时间,使工人们能够日夜轮流不停工作,满足陆老板的货物正常装卸,空闲时间还能出队外包其他米行和火砻的货物装卸。许兴焕不断从家乡招来人工帮忙,其家族老三房就有叔侄兄弟随他到越南,组成自己的帮会堂口。
他的表现,被陆老板看在眼中记在心里。陆老板找许兴焕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鼓励他开一间搬运行,再开一间米行卖米。毕竟手下一大批员工在吃饭,单单自家每天供给员工食用的大米就够米行赚上一票了。在陆老板的支持下,许兴焕到西贡不久即变成了当地的商界新秀。他的成就,独女户的陆老板越来越看好许的才能和前程,最后,陆老板直接把许兴焕招为婿,将陆家火砻交付给他经营和管理。
富不忘本,回乡建新宅
光绪末期,世界各国矛盾层出不穷,各国争相储粮,都来到“世界三大粮仓”之一的越南抢购大米,当时的越南,不管陈年或是新收的大米,尽数脱销。许兴焕搭上了这一趟车,瞬间暴富。他在扩大西贡的产业中,不忘家乡的母亲妻儿和3个弟弟。他大笔巨款汇回家,吩咐母亲和家人建筑新宅。不惜重金向同村人购置桥头宅基地一处,规划建设新宅。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宅竣工。
正值此时,各国抢购大米之风愈演愈烈,许兴焕大米生意正在高潮处,抽不开身回籍参加新宅志庆。不料入宅的隔天,即九月二十日,刮强台风,风雨大作,入夜尤为猛烈,浩祖家塾东边如意门和右厢火巷厝顶全部被大台风摧毁,新宅在水中泡浸多日。灾后,老母亲寄信给远在西贡的许兴焕告知家中的遭遇,得信时,许兴焕意识到新宅处于新乡田墘,不堪大风大水的侵害,为子孙计,必须寻找村中高地和安全的地点再建大宅。
英年早逝,夙愿未得偿
赴越南从做苦力开始到发展为一方富商,许兴焕深知得益于当年在家读了几年私塾,没有知识,再好再壮的青年,到哪里都只能做苦力,只能在社会最底层挣扎。在西贡,他多次聆听孙中山先生的演讲,懂得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他决定豪掷巨资,在家乡另起新厝的同时,也办一所能供全乡小孩读书的学校。
他写信托兄弟在村中购得较高的园顶宅基地一块。于是,时年40岁的许兴焕,建造生祠,以身立榜,准备在家乡兴办教育。他委托四弟许兴昭代为督建许氏焕祖祠和新宅。宣统三年鸠工兴筑,六月就升栋封顶。这么快的速度,足见许宅资金到位。
民国建元后,新宅祠堂和两火巷已陆续完成,开始破土筑后包楼地基。得知主座完工,久年未回籍的许兴焕,迫不及待回国省亲。到达家乡不久,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前来登门道贺。天天应接不暇,忙里忙外,久居异域热带的许兴焕适应不了家乡气候的反复多变,不幸染疾,一病不起。眼看新宅就要完成,仅缺后包楼而已,他写信给西贡妻子陆氏阐明因由,要求尽快汇款,并约定接头暗语。随后派儿子若成若焜兄弟赶赴西贡,目的有二:一是当面向陆氏说明家乡情况,提供帮助;二是两兄弟留在西贡帮助陆氏打理生意。不料二子年纪尚幼,阅历不深,到达西贡面见陆氏时,竟然忘记暗语,对接不上,不被家人接受,险些被西贡家人当作骗子对待。还好席间有员工是许兴焕族人,证实这两个少年确是许兴焕的儿子,才避免一场误会。但是对不上暗语,无法让陆氏汇款回乡。久等不到爱子和陆氏汇款回籍的信息,使许兴焕病情进一步加重,很快便怏怏离世,享年45岁左右。祠宅建筑就此止步,兴办学校的计划也随之流产。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