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库》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从1992年开始出版,至今已持续了30年。

我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有一点因缘。记得是1991年年初寒假的一天,我持我的老师吴荣曾教授的推荐信,去拜访时任汕头市政协副主席、汕头大学历史系主任的杜经国教授。当时杜经国教授告诉我:由于汕大历史系不再招生,他主持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要转到即将成立的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这是我第一次听闻这个研究中心的名字。当时我还曾探询能否到该中心工作,因没有正式编制而作罢。

我最早接触的《潮汕文库》,应该是那套《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虽说是普及之作,但多出自专家手笔,读后获益匪浅。而受益最多的,应该是饶锷、饶宗颐先生的《潮州艺文志》。之所以读《潮州艺文志》,是因为我们所受的学术训练,重视所谓的“四把钥匙”,即年代、目录、地理、职官。这是北大邓广铭先生总结提出的一套历史研究的方法。加之本人一直对文献学有兴趣,所以选择《潮州艺文志》。我读的《潮州艺文志》,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版本,列为《潮汕文库》之一。这些年来,师友相赠及自己购藏的《潮汕文库》,在我的书架上一直是专柜,时常翻阅。

我的小书《潮人旧书》忝列《潮汕文库》,实是研读《潮州艺文志》的副产品。《潮州艺文志》是上世纪30年代的著作,偏重于传统的四部,即经史子集。而对于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的作品,少有涉及。我觉得可以“接着做”,就着手收集民国时期潮汕人的著作,本来是要按照《潮州艺文志》的体例编写,以期能够作为《潮州艺文志》的补编或续编,后来整理了一些内容拿到报纸发表,为适应普通读者的阅读,就改写成介绍性的报章文字。这些文章后来经过修订、补充,汇成一册,承林伦伦教授推荐,列入《潮汕文库》出版。书出版后,承蒙同行和读者关注,有鼓励,也有直言指出书中疏漏和错误的,我自己也继续收集一些新的资料,希望日后能有机会出一个增订版。

我开始做点潮汕历史文化的研究,是从唐伯元切入的。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地处岭海一隅的潮州,其思想文化进入主流视野,我认为与薛侃、唐伯元这两位人物大有关系。薛侃已有饶宗颐先生的《薛中离年谱》等研究在前,所以我选择做唐伯元研究。我通过各种渠道,基本收集齐全唐伯元现存的各种著作,还到唐伯元曾任职的江西泰和县去考察一番。惭愧的是,这个课题至今也没有结出什么成果,只是写了几篇零散文章。《潮汕文库》影印汕头市图书馆藏乾隆版唐伯元诗文集《醉经楼集》,是我推荐的。因为这是现存最早的一个版本,所以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虽然之前已有了澄海博物馆影印的台湾藏抄本和朱鸿林先生的《醉经楼集》点校本,但从文献的角度看,影印这本珍籍仍然有必要。这本书,和同系列另外一本明代揭阳罗万杰的《瞻六堂集》,文本扫描工作是由汕头市图书馆王缨缨老师和她的同事做的,由我撰写前言,主要是说明其版本价值。

前几年,我还参与了同样是列入《潮汕文库》的《潮汕人物辞典(古代卷)》的编写工作。这是多人合作的成果,我只是负责其中一小部分,并在最后阶段做了部分统稿的工作。

30年来,《潮汕文库》已经出版了450多种,700多册。这个数量不算少,也有很多好的作品。不过,发掘和整理地方文献,推动地方文化的学术研究,还有很多工作可做。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汕头城市史的研究。汕头作为开埠以后发展起来的近代城市,一开始就带有现代性和国际性。这一点,相对于传统的潮汕实有不同的特质。汕头城市史的研究,尽管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仍有待继续开掘。而作研究,基础是史料。所以汕头城市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和出版很有必要。如民国时期的《汕头市市政公报》,是了解汕头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料,值得影印出版或者做一些重要资料选编工作。还有就是与汕头相关的外国资料的搜集和翻译。如近年出版的《日本馆藏涉汕档案编译》等就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和线索。如果有条件接触更多外国档案,应该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资料。这类档案资料,以及外国人来汕后留下的记录(包括影像),可以丰富我们对汕头城市历史文化的认识。相信随着《潮汕文库》的继续出版,将会推出更多的好书,为汕头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