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民居”二楼吴 最新 图1张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棉湖镇在发展进程中,融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别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其中,二楼吴古民居以独特的建筑特色,为古镇人文风情增添风采。
    二楼吴位于棉湖镇方围社区兴道书院后面,为吴氏住宅,因为靠近另一座知名的古民居郭氏大楼,便称为“二楼吴”。据吴氏族谱记载,其先祖从福建迁移至潮汕,初创于澄海鳌头村,明代万历年间迁居棉湖,清代乾隆年间,吴必翰建造二楼吴。
    二楼吴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三年,即公元1758年,为硬山顶土木结构,总面积近2026平方米,其建筑结构独特之处在于建造时,根据地形因地制宜,巧立门户,对称与不对称并存,四大门楼按子午卯酉四方而立,主体门楼、院门内外共八八六十四个门,为粤东独具一格的八卦民居,是潮汕地区与众不同的古建筑遗存,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美。
    对称部分,其主体建筑厅室坐西北向东南,中间大厅,两边为火巷,四面四排围屋,共设前后分出两侧的四个门楼;主体二进连前后围屋,厅两侧的火巷与外巷平行,且通前后围屋院埕;从前厅至后厅到后围屋,逐座升高;后围屋即后楼,楼高两层,约十米。
    不对称部分,主体建筑右侧增加一条火巷和一排围屋,后围屋左侧有附属建筑四点金。
    二楼吴正厅高悬“恩周闾里”匾,落款“乾隆戊寅年立 吴凤章书”。匾上四个大字为当时的进士、谷饶人吴凤章题,缘于吴必翰经商发达后,对亲戚、邻里都给予相应的照顾,赢得好口碑,“恩周闾里”四字正是对他的善举的贴切写照。
    为了培养子孙后代成材,吴氏在咫尺楼设立书斋,聘请先生教育晚辈识字学文,其重教风范堪赞。
    现存于二楼吴的一块石碑,值得一提。吴必翰的母亲蔡氏健康长寿,年逾百岁,得到乾隆皇帝赏赐三十两银子,颁圣旨旌表,立碑铭记。古人平均寿命不长,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者少见,更何况是年逾百岁,因此皇帝才会颁圣旨表彰。吴必翰在镇里的新铺内街建“百岁亭”,将碑立于亭中。新中国成立后,新铺内街拓宽,该亭被拆除,古碑被移至镇郊的李氏花园。世事沧桑,幸好2001年棉湖文化人黄凡先生在李氏花园发现该古碑,才使得二楼吴此旌表得以重光。
    如今走进二楼吴,厅堂、过道等处上端的精美木雕,虽然两百多年过去,历经岁月磨砺,但是基本保存完好,花鸟人物形象等依然栩栩如生,屋顶上的瓦当仍存旧时姿色,置放于门后的石磨、舂米石臼,似乎仍散发出淡淡的稻谷清香……
    近年,二楼吴理事会成立,对古居进行修缮、维护,拆除搭建杂物等,恢复旧貌,古居于2015年被评为揭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在时代风起云涌的大潮中,二楼吴能保留住昔日风貌,确实是幸运!这座古民居对研究棉湖的地方历史、文化、建筑、民俗及吴氏的迁居史迹等,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你是本文的第228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7、1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