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骑楼开平骑楼风情各异 最新 图1张

    广东是中国近代骑楼主要发展地区,骑楼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粤中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历史上出国移民、经商和谋生的人数众多,形成著名侨乡。大量华侨往返为本土文化带来巨大的异域文化影响,其中包括建筑风格。潮汕和开平风格独特的骑楼正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形式,两地骑楼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骑楼是广东最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见证了异域文化的影响。骑楼在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廊与“坊”廊,与更早期的干栏式建筑不无关系。国外骑楼最早见于古希腊,16世纪后半叶,南欧地中海沿岸城市广泛分布骑楼建筑。商业骑楼后来流行于欧洲,近代传至世界各地。
    广东是中国近代骑楼主要发展地区,骑楼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粤中地区,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历史上出国移民、经商和谋生的人数众多,形成著名侨乡。大量华侨往返为本土文化带来巨大的异域文化影响,其中包括建筑风格,侨乡城镇风格独特的骑楼正是这种建筑风格的代表形式。据笔者了解,广州、汕头、中山石岐、广西梧州,都存在相当规模的骑楼群。骑楼往往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度可达几千,甚至几万米。
    笔者近日走访侨乡开平的赤坎古镇,发现当地存在大量骑楼。赤坎是开平的老县城,古镇历史约350年,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5平方公里),由新会县分割出来。潭江的各支流包围着赤坎,潭江主流则横贯镇境,赤坎水路交通相当发达。历史上,赤坎经济依托潭江水运,加上华侨众多,民国时期的古镇经济盛极一时。现在的赤坎存在大量碉楼,最重要骑楼则主要分布于沿河堤的江边。江边众多骑楼是商铺,反映民国时期赤坎码头的繁华。在赤坎江边骑楼,发现的店名有“博雅轩”、“镜池堂”、“华安堂”等,很多商铺历史可以上溯至民国。
    赤坎古镇的骑楼和潮汕的骑楼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现将潮汕骑楼(以汕头小公园骑楼和饶平黄冈骑楼为例)和赤坎骑楼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
    首先,赤坎骑楼群和黄冈骑楼群的分布形成鲜明对比。赤坎骑楼依托江河发展的特点更为突出,赤坎古镇骑楼大体是依江边而建,依笔者所见,除了江边长堤路的“一”字状骑楼群,后面还有一平行的骑楼群,赤坎主要骑楼群大体成为“二”字平行线式分布。据当地统计,赤坎的骑楼有近600座,以每座宽5米计,骑楼街的总长度接近3公里。潮汕地区的最大的骑楼群在汕头小公园一带,骑楼街呈放射状分布。再以饶平县黄冈镇的骑楼为例,该镇的骑楼存在于中山路、清华路和丁未路一带,如果不被破坏,黄冈分布的骑楼群恰如一个倒“8”字形状,长度不亚于赤坎骑楼。
    其次,赤坎古镇江边骑楼规模较黄冈骑楼大。按笔者所见,赤坎骑楼每层比黄冈骑楼高约1米。赤坎堤西路的骑楼建筑最为壮观,在江边的骑楼往往楼上是居室,楼下前面是店铺,后面为仓库。据称,广东最大的骑楼就出现在赤坎,如赤坎江边的景辉楼,该楼每层有双客厅、双寝室、循环楼梯和独特的桥式天井,楼内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侨乡气息。沿堤西路向内,中华路等路段的骑楼楼顶装饰逐渐简单,而到了内街牛圩路,骑楼几乎都降为两层。
    第三,开平一带是碉楼集中的地方,赤坎骑楼的碉楼特点突出。历史上,开平因为易受水灾、兵匪之患影响,造成碉楼众多。赤坎古镇境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中西合璧,仅碉楼就有200多座,著名的是具有400年历史的迎龙楼、抗日旧址南楼。骑楼实是碉楼的变体,赤坎的骑楼更体现出碉楼的一些特点,如墙体很厚、楼面较高。开平碉楼立足于防御,骑楼同样体现碉楼的这种特点。历史上,赤坎的关氏、司徒氏两大姓斗讧不已,互不服输,两家为比拼实力,不惜花大本钱建设各自的骑楼。在堤西路,还发现碉楼和西式风格的钟楼夹杂骑楼群间。
    第四,赤坎古镇的骑楼更加不拘一格。就如开平碉楼一样,赤坎骑楼往往依楼主趣味设计,吸纳了不同文化的特点。赤坎骑楼建筑立面的造型、细部装饰、饰件小品各有趣味。赤坎骑楼仅窗户的造型就各不相同,有伊斯兰风格的,有中世纪欧洲宫廷建筑式样的。古罗马的科林斯式、葡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艺术等,在赤坎的骑楼随处可发现。赤坎很多骑楼顶部是一个扇贝饰件,这种样式在意大利非常普遍。
    最后,是关于文物的保护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把骑楼所在的街区辟为步行街、商业街。比较典型的有广西省梧州市、中山市石岐镇。在开平,因为碉楼群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赤坎古镇一带的骑楼相应保护较好。现在的赤坎古镇,就如湖南的凤凰古镇一样,每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赤坎的骑楼文物、历史、旅游价值得到很好的发挥。电影《孙中山》、《醉拳II》等的拍摄,都利用了赤坎古镇的民国风情。
    在潮汕地区,骑楼保护情况却不容乐观。如汕头小公园的骑楼群,很多破旧不堪。我小时候黄冈中山路一些高大骑楼的影子,现在只能残存在脑海中。倒是潮州市的牌坊街改造过程中,把沿街建筑物骑楼进行修复,让它们以民国二十年的历史风貌出现,是较好的骑楼保护办法。

你是本文的第108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24
作 者: 陈雪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