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汕头人在物质上的投入,展示出的是“狂野”的一面,那么他们在文化上的投入,展示出的就是“文雅”的一面了。

汕头历史悠久,据考证,有一万年以上的人类生活史,八千年的史前文化和五千年的人类文明。汕头在夏商周三代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遥想当年,秦始皇移民四十万至广西,经年累月修建“灵渠”,“灵渠”建成那年,刚好也是揭阳建县的公元前214年。我想这应该不是巧合,很有可能是“灵渠”建成前后秦国为统一天下,一并颁布设立揭阳县。而修建“灵渠”的那四十万移民及其子孙,据史载,是不得返回原籍的,所以很有可能流散于岭南各地,在此繁衍生息;潮汕地区富饶美丽,肯定有不少移民迁入。在我对汕头的实地踏访中,发现了很多蛛丝马迹,更坚定了我的猜测。

如今流传着“三个一千万汕头人”的说法,即“海外一千万,国内一千万,本埠一千万”,为什么三分之二的汕头人都在家乡之外闯荡?他们敢闯敢拼的精神源头来自哪里?遥想秦国有一朝宰相是大商贾吕不韦,秦国的首都咸阳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商贸中心,秦自赢渠梁时由丞相至郡县的官员,都是高薪诚聘的外国士子。这架势、这气魄、这胆略,哪个国家能有如此壮举?当时,咸阳汇聚了各地的商人,如此庞大的市场,若没有合理的商业理念和商业模式,是很难运行和发展的。不怕小,所以才不怕大;敢于扩大、善于扩大、有能力扩大,以大来淘小,又以小来聚大,狂野商贸文明中蕴含的精神,光芒四射,流播广远。这种精气神,与“三个一千万汕头人”的精气神是不是很像?在中国,马化腾的名字叫得响,汕头人都以他为骄傲,岂不知汕头遍地都是工厂,产业链向四处延伸,生意做到了全世界,把生意做大、做强的又何止一两个人?汕头人的气魄和胆略,是不是也有点儿西北的大秦味道呢?

敢闯敢拼固然是汕头人不言自明的质地,在闯与拼背后,还包含着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追求。在汕头新福街道的小公园里,我看到一个卖水果的小店,不就是卖水果嘛,还能卖出花儿不成?可人家就是卖出了名堂!他站在买水果的人的角度来琢磨卖水果,不求一次买得多,而求人们路过时“顺便”来买一块(份)。你“顺便”,他“顺便”,姑娘“顺便”,小孩老人“顺便”,生意自然兴隆起来。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卖的水果去皮、去核,一块块切好洗净,放进保鲜柜,随时都可以取出,有的上面还插着竹签子。卖品质、卖服务,价格自然会高一点,别人卖一斤水果赚的钱,不如他卖两块(份)赚得多;别人卖完拉倒,他细水长流——这就是汕头人。

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我了解到汕头自开埠以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栋1907年建造的小洋楼,楼梯的铁护栏与铜护板仍旧光可鉴人。这栋楼在设计上的精巧别致,一个历经百年风雨的“老美人”,是小楼昨夜又东风——风流不让当代。在汕头侨批文物馆,我看到大量侨批和银信,上面全是俊秀的小楷;一张汇款单,竟写出了汕头人深厚的文化基因与文化底蕴——恭敬、虔诚、精心、恒毅。我用手机拍下一张侨批,密密麻麻有三千多字,逐字逐句读完,再抬头看看信封上的六个大字:双亲大人安启!真是心头一热。尽管过去了一百多年,写侨批的人对双亲的感情依然浓烈、真挚,那声呼唤发自心底。

人们常说“睹物思人”,在陈慈黉故居参观,我就边看边“思人”。先说说这个故居“皇宫起”的气势与格局,高大宽敞、坦荡精致,一看就是皇家园林的气派,而内里的装饰,尤其是地、窗、门的纹样、材料、色彩和形状,又显然为域外风格。2014年5月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当地的装饰风格,就与此处非常相似。在这里,我感受到汕头人的文野之雅,既注重自身的文化传承,又能够广采世界各地之长,这种纳天入怀的通透精神,还真有点儿老秦人的风范。这样说来,是不是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事实上我们说秦实现了“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同”就是统一用人,秦以降,在用人方面破除了地域的僵化与模式化,使先进的生产管理与文化教育理念广布大江南北,而汕头人始终坚持扬长避短,向内向外同步发展,不仅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再看看秦牧故居的修缮与秦牧公园的建设吧。如果说汕头人在物质上的投入,展示出的是“狂野”的一面,那么他们在文化上的投入,展示出的就是“文雅”的一面了。在我心里,散文大家秦牧与杨朔、刘白羽、吴伯箫等,一直都是无比敬仰的泰斗级人物,秦牧的《长河浪花集》等作品,曾给予少年的我以无穷的启迪和信心。他的散文作品集文史哲知识与科学常识于一炉,不仅感情饱满,而且内容也非同一般的扎实丰盈又生动鲜活。没想到我在汕头能遇见秦牧故居,还能在秦牧公园里小坐一会儿!可见汕头人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在这里,我真是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早在2000年,汕头人就开始了对这位现当代散文大家故居的修缮和相关文物的征集工作,据介绍,仅秦牧的夫人紫风,就一次性捐赠了一百多件展品和文物,其中包括秦牧的主要作品和生命最后一刻留下的手稿。大先生家这座建于清末民初的故居实现了“修旧如旧”不说,汕头人还将故居外不远处的空地开辟为秦牧公园,此举既有心又有远见——汕头人要把自己尊崇的文化大家当作乡土之上的“神明”来敬仰,以期获得文学光芒的照耀,使他们的子孙永沐文化的阳光;秦牧文通天地古今与中外智叟的弘达精神,我相信,也一定能助汕头人再领风骚……

说完“文雅”的秦牧,就不能不说说“狂野”的郑信,还有他在泰国吞武里建立的王朝,那是最能看到汕头人开疆拓土、一往无前精神的大事件。史载泰国最受人民尊敬的五位大帝中,有三位都有中国血统,即吞武里王朝的达信(郑信)、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他们都是汕头人与泰国人的混血子孙。1767年泰国为缅甸贡榜王朝所灭,被纳入缅甸版图,是汕头人的后裔达信率领泰国人用两年时间艰苦搏杀,把缅军赶出泰国,并且荡扫其他障碍,实现了泰国的统一。在泰国人心里,达信就是民族英雄,被他们尊之为自己的大帝,还把每年的12月28日定为“郑皇节”,以此纪念他的伟大功绩。由此可见,世界大同的中华统一的文明观,发于中国,兴于世界,在漫长的历史道路中一直被后人践行,不断印证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与思想力。而在我看来,郑信在泰国的成功实践,不过是汕头人后裔又一次狂野追求的完美实现,其中统一王朝的建立,是不是可以说是汕头人“文雅”与“狂野”的一次融合与定型呢?

文野之合谓之雅——我觉得以此来概括汕头人还是挺准确的,不知然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