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祠堂大厅正中安放有一套祭祀祖先的礼器。前面有用于安放香炉的六角几,下有底盘,几为六角形束腰须弥座式,六个饰有压脚狮子的座足支撑着须弥座,足为如意造型,足间雕有花卉。几座束腰有六块圆形方光四角花卉纹饰,中间绘有人物故事描金漆画,面有围栏雕有金漆木雕。整体器物黑漆打底,描金漆画与金漆木雕互相衬托,显得庄重又华丽。后面安有大厅最为重要的礼器大神龛。大神龛为1941年制作,高345厘米,宽232厘米,深126厘米,由龛座、龛脚、中盘、木阶、龛楣、龛门几部分组成,整个神龛饰满金漆木雕和描金漆画,神龛内设有木阶五级,供放祖先牌位。龛楣雕有松鼠拖葡萄,雕工极为精细,原来还有十多块人物故事的木雕,现已消失,只剩下五六块。龛门正面上装金漆木雕,下描金漆画。其中,中横肚一块金漆木雕于1953年被送往北京参加展览,后被有关部门收藏。门窗分别有《郭子仪拜寿》、《百忍堂》金漆木雕,这两块木雕,为五层镂空通雕,做工极为精细。 《百忍堂》取材于《旧唐书孝友传》中的故事,说的是郸州人公艺,九代同居。唐高宗经泰山时闻此事而亲临其宅,问张公艺能几代同居之缘由,张取纸笔,书写百个“忍”字,高宗嘉奖其义赐以缣帛。木雕艺人选取这一故事,其用意在于以张公艺之事劝告世人,若处世能诸事忍让,自然可以长久和睦相处。 这件木雕在创作时,艺人采用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法之构图,用常见的竖构图布局,安排路径;画面中的故事情节从左到右,由上至下,呈双“之”字形;分多节并利用树木、牌坊、路桥、亭台楼阁为间隔来展开情节发展和时空的变换关系。艺人不囿于当时张公艺在唐高宗面前书写百个“忍”字及高宗赐以缣帛的真实画面,而是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人和事集中概括地表现。从木雕中看到高宗驾临张府,文武官员策马跟随,前面有两名士卒抬着—块书有“百忍”二字的牌匾前行,沿途有鸣锣、奏乐、点燃爆竹及观看热闹的众多人物。这样,人们看到牌匾,自然联想到木雕所表现的内容,从而更鲜明地表达了主题。木雕作品整体布局充分利用空间,构图丰满、匀称。在这大约0.3平方米的空间里,由表到里用五层镂空通雕刻出58个形态生动多姿的人物和骏马,人物须眉、冠袍盔甲的花纹和屋檐、牌楼的装饰图案雕刻得非常细致,一丝不苟,清晰可辨。它充分展示了潮州木雕构图饱满、布局匀称、物像繁多、玲珑剔透的精湛技艺和金碧生辉、富丽堂皇的艺术魅力,是一件值得观赏的艺术佳作。 《郭子仪拜寿》取材于古典小说《隋唐演义》,手法工艺同《百忍堂》,采用多层镂空通雕技法,路径安排都为双“之”字形。其主要情节是文官武而来,放铁铳、吹唢呐、敲锣鼓等渲染喜庆气氛。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环境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潮州木雕的工艺特色和艺术魅力。 龛门下部大肚正背都是长方形圆角开光高于边框,推光黑漆铁线描金漆山水人物画,其中正面两幅为《封神榜》神话故事。传统的潮汕铁线描工艺一般是先在黑漆推光板上绘图并贴金,然后用尖细的铁笔勾勒图案花纹的轮廓和细部,金漆画在黑漆底色的衬托下,显得艳丽夺目。这两幅金漆画充分展现出这种传统技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个大神龛的制作综合运用了线刻、浮雕、通雕、圆雕、髹漆贴金、描金漆画等多种装饰工艺,其制作技艺之娴熟精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尽管它的部分饰品已散失,仍不失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亲仁里的张氏本祖祠最为珍贵的是祠堂,不论是建筑本身还是神器等都是始建时的原物,原汁原味。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能保存始建的原物在潮汕几乎都没有了,所以极为珍贵。 亲仁里的“四点金”也是独具特色。首先,它的进深采用与祠堂相同的进深,使厝座显得比较宽敞,特别是厅前的檐廊比一般“四点金”宽敞;其次,它与祠堂一样,屋面采用增脊处理,大脊装饰有花鸟嵌瓷,使厝座屋面造型丰富而又富有变化;再次,凹斗门楼,采用喷水柱,马面坡屋架上面装有石雕饰品,这在“四点金”民居建筑中较少见。此外,大厅的八扇格扇门做工精细,很有特色,格扇门上部有人物、花鸟木雕饰品,下部有绘有人物故事内容的彩画,这样处理既美观,又通风、实用。 亲十二里后面的两座“下山虎”基本采用与前面建筑一样的形式,保持了整个豪宅建筑外观的统一性。纵观亲仁里的建筑,人们可看到主人为了敬奉祖先、孝敬父母、荣耀乡里,在建亲十二里时,不惜资费,唯求豪华,力求达到尽善尽美,更庆幸的是几十年来整座建筑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完整地反映民国年间潮汕乡土民居建筑的非常珍贵的实物。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