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陈继明先生的新作《平安批》,于今年10月20日在北京首发。一个“外埠人”写潮汕侨批故事,写得这么精彩,令人佩服。小说命名《平安批》,平安二字值千金。我觉得非常亲切。
办“三江出海,一纸还乡”,一纸正是侨批,平安批。昔日潮汕人由于生活所迫,为找生路,不得不离乡背井,告别家人,乘坐红头船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在陌生的国度繁衍生息,艰苦创业,寄钱养家。正如潮汕歌谣所唱的:“肚困无奈何,背个包裹过暹罗”。当时交通不发达,船只落后,“在海上漂泊两三个月,除了海盗、风暴、瘟疫,还有种种难以预料的突发灾难,最终有机会寄‘批一封,银二元’的人,往往仅剩十之三四,所以平安批就不单单是一封批了。”(p49)到达番畔之后,“写批报平安就成为两岸亲人的最大愿望。从小就知道有一种家书,叫‘平安批’,在少年阿佛的想象中,人因此分为两种,一种是寄平安批的人,一种是等平安批的人,后者比前者可怜多了,除了在家里苦等和拜老爷,什么事也做不了。收到一封平安批,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p49)的确如此,亲人的牵挂,是最难熬的!
每一封平安批都藏着番客艰辛的生活故事。主人翁郑梦梅,从盼望过番,到过番成为写批人,成为批局老板,为了让一封封沉批找到下家,他千方百计、费尽周折,最后确实无法找到收批人,就创建侨批博物馆,把一封封沉批收藏起来。书中把郑梦梅诚信敬业、爱国爱乡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郑梦梅这个人物,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是许许多多潮人的缩影。在郑梦梅的身上,体现了潮人共同的精神特质,比如敢拼敢干,吃苦耐劳,不屈不挠,重情守义,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书中有个细节,写由于战乱,战死者、饿死者、流亡者、迁徙者为数甚多,很多番批无法及时投递或退还,成为沉批死批。郑梦梅不惜代价不计成本,认真处理沉批死批。“批局在处理沉批死批的时候,把每一封批信,视作和性命同等重要的东西,绝对没有摇摆和犹豫的可能。所有的沉批死批,批局必须穷尽一切办法加以寻访,不轻易做出‘查无此人’的结论。”“一封沉批死批的存在,往往会让一个老年批脚死不瞑目。”当我读到这里,不由得回忆起我父亲与侨批的美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父亲任多年的私塾先生,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有不少门生下南洋过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父亲陆续收到其弟子自东南亚寄来的侨批。有一回,父亲一时想不起寄来番批的人是谁(其实是他的弟子),而不敢收下番批。送批人反复来了几回,父亲都未敢收此批。批脚经过三番五次的了解寻访,确认此批就是寄给我父亲的,但父亲由于想不起来弟子的名字,担心收错了,还是不敢收。最后经批脚反复说服才勉强收下,还让我母亲暂存起来多年不敢动用……
批脚诚信,收批人诚实清廉不贪婪,重情重义、信守承诺、心系家国,正是以郑梦梅为代表的潮汕人的共有品格。
平安批,是华侨对故乡的思念及反哺,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是历史的产物。而今,平安批成为值得重视的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文化则成为凝聚侨心、凝聚侨力、凝聚侨智的纽带。陈继明先生用生动的文笔写下《平安批》,如应时佳果一般,让读者尝鲜,让“三江出海,一纸还乡”的潮汕侨批故事演绎开来,着实非常有意义。
我读了《平安批》,深受华侨精神所感动,感受到华侨历史文化值得重视和珍惜,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为进一步表现这一华侨文化的独特现象,我还特意创作了一幅国画——《平安批》(见图)。这幅画创意独特,以多姿多彩的平安批为画面主体,意象潮人过番必坐的红头船的风帆,背景为茫茫大海,展现了潮人漂洋过海,以及侨批往来载满乡愁的情景。题款“三江出海,一纸还乡……”阐明平安批的来历。我在这幅画中也倾注了浓浓的乡愁。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