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时节潮汕民俗 最新 图1张
                                          咸味薄饼

    如今是踏青好时节,清明节又即将到来。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4月5日前后。关于此节日缘起,历来众说纷纷。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其时晋文公与介子推等流亡别国,子推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便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停火3天,不吃烟火食,只准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去冬节一百五日”(《荆楚岁时记》),即在清明前一、二日,其主要习俗是拜扫墓茔。大约在元代以后,民间逐渐将寒食、清明合为一个节日,也就有了清明起源寒食之说。

    潮汕人过清明节,和全国各地的风俗活动有所异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寒食 潮汕时至今日,岁逢寒食前夕,城乡街头巷尾,喊卖冷食者仍有,深受潮人青睐。潮诗《清明糖葱》有:“桃花零落山花红,五日层阴一日风。着意留春无别计,朝朝深巷卖糖葱”及“朴叶青青朴粿情”等诗文,都是描述寒食贩卖冷品小食的情景。

    《澄海县志》记载:清明,人们吃“薄饼”、“朴子粿”,都是从寒食习俗相沿而来的。既有纪念寒食古俗的含义,也是潮汕人别具风味的时令美食,特别惹人喜爱。

    挂纸 扫墓,又叫祭墓,即在墓前祭祀祖先,以示对祖先的追思和尊敬。秦以前已有祭墓之事,但不在清明。至唐代,清明扫墓开始盛行,唐玄宗曾明确规定允许百姓寒食时扫墓。宋代则规定从寒食到清明祭扫坟墓3日。

    潮汕各地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潮诗《清明》云:“春暖莺飞待雨晴,漫山挂纸染陵茔……”古代潮人清明上山扫墓,由于寒食禁火,故不敢焚化纸钱而挂在墓碑上及将纸钱撒于墓堆,谓之“挂纸”。潮俗扫墓要整理墓地,并用“银跦”、“沙绿”(红绿油漆)精工填补墓碑上的凹刻文字(俗称“妆坟碑字”)。还要将黄白的“钱纸条”用“土圪泥”压紧,不让纸钱漫天飞舞。这些都是古俗的遗风。

    踏青 清明时节,春风轻拂,暖意袭人,民间自古以来便有踏青春游之俗。《澄海县志》载:三月三日郊游,称为踏青,踏青游玩原也是古俗,后来人们将这一活动挪在清明日,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盎然,春燕剪柳,人们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天后,纷纷抖落寒意,走出家门踏青赏春。宋代欧阳修的《阮郎归·踏青》写道:“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现在,潮汕人往往把扫墓和踏青结合起来。扫墓时带上一些食物,俟扫墓完毕,找一处干净平坦的地方,席地而食,别有一番野趣。

    荡秋千 古今清明荡秋千是承袭寒食习俗。明代《灯宫遗录》载:“人称清明节为‘秋千节’”,各宫都俱设秋千一架,相邀嬉戏。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蝶恋花·春情》中称:“架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可见戏秋千除宫中之外,民间清明节也盛行“荡秋千”玩耍的文体活动。

    潮人荡秋千历史悠长,澄海凤翔港口人自宋代以来荡秋千更是世代相沿成风。岁逢清明,青年男女相邀荡秋千进行体育锻炼。如今,荡秋千已成潮汕人喜爱的一项文娱体育活动了。

    解放前,潮汕清明节孩童还有斗鸡、斗蟋蟀、放风筝等活动和比赛,今已少见。

你是本文的第93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1-03-27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