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卤鹅肉质肥美,香滑入味,肥而不腻,不知迷倒多少食客。那么,卤鹅的烹制工艺,从何流传而来呢?大凡饮食,必有渊源,潮汕饮食文化受中原烹饪文化的影响很大。像卤鹅的烹制,与唐宋时期名菜“酿鹅”是有一些渊源的。 我国养鹅有悠久的历史。晋沈充《鹅赋·序》曰:“于时绿眼黄喙,家家有焉。”可见,在晋朝,我国就普遍养鹅了。到唐宋,百姓喜食鹅,市上鹅量少价高,鹅被视为奢侈品。南宋人赵叔向在《肯綮录》中说:“今日淮而北,极难得鹅。南渡以来,虏人奉使必载之以归。予谓晋宋以前,虽南方亦不多得,唐时价每只犹二三千。”不要说唐宋,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潮人食卤鹅也是在有时有序有客人时,才郑重去宰或去买。 来看《水浒传》,文中多次写到人们食鹅: 第一回:“史进当日分付家中庄客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这是少华山三位头领中秋节来赴宴,不可不隆重。 第四回:“太公随即叫庄客取一支熟鹅,大碗将酒斟来。”这是鲁智深替桃花庄刘太公女儿顶灾,太公敢不阔绰。 三十八回:列几盘肥羊,嫩,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宋江是一个正土豪、矮富肥,身上有大把银子,尊为“及时雨”的他对待兄弟从来豪爽,他道:“要待两位客人,未见来。你且先取一尊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 最脍炙人口的食鹅情节是武松在孟州被发配时,施恩“把这两只熟鹅挂在武松行枷上”。这为武松一路走一路吃,养足力气干出了“血溅鸳鸯楼”的大事埋下伏笔。这几乎是生离死别了,施恩绝对是用最好的食物为兄长送行。 酿鹅,文献释为“糟鹅”,据《宋氏养生部》载:糟鹅乃“鹅全体剖四轩,糟封之。”而据厨师介绍,烹制“糟鹅”的佐料基本为陈香糟、大曲酒、黄酒、花椒、葱、生姜、精盐、酱油等,边煮边斩块并按程序加调料。这与烹制潮汕卤鹅所用的红糖、精盐、酱油、桂皮、八角、川椒、丁香、南姜、大蒜、料酒等佐料及“先打卤后整体熬制”的烹制方法不大相同。这是很正常的,食物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地的民俗、气候、食材、口味的不同,食物肯定各有发展变化。潮汕卤鹅的烹制方法是为适应本地区的湿热气候、求得更长保质期而逐渐形成的。 《礼记·内则》说:“鹑羹、鸡羹、鴽,酿之蓼。”汉代学者郑玄注:“酿,谓切杂之也。”唐孔颖达疏:“酿之蓼者,酿谓切杂和之。”所以,“酿”不一定是发酵,而“蓼”却是指“有辛苦味的调料”。《内则》的这句话现代意思是“鹌鹑(鴽,古书也指鹌鹑)、鸡等食材杂合辛苦味的调料烹制成食物”。古代典籍的这些记载,是与酿鹅、卤鹅重要佐料多是辛苦味的药材相吻合的。 可以说,酿鹅、卤鹅的烹制同出一源,只是各地名厨与时俱进,根据本地人们不同喜好,调出极致美味而已。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