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乡三饶流传着这样的民间谚语:三饶池鱼未臭腥。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大凡鱼类都带有腥味,三饶池鱼当然也不例外。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谚语产生呢?我揣测着许是朴实的三饶人对于鱼的至爱所在。昔时山城三饶作为饶平的旧县治,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商贾云集,也带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就能有高超厨艺的厨师将简单的池鱼变成鲜而不腥、入口窜香、回味悠长的美食,一点也不足为怪。但时至今日,三饶的饮食已经没落,反倒是周边的乡镇饮食文化做得风生水起。与三饶相邻的汤溪镇,就以鱼头宴最为出名。 汤溪鱼头宴所用的鱼头是松鱼头,松鱼学名叫鳙鱼。鳙鱼似乎不能列入美食食谱,李时珍把它定性为:“盖鱼之庸常”,故名为“鳙”。最想不到的是,评价起松鱼整体素质,李时珍像是时下许多电视节目中选秀场的娱乐评委,毫不留情说是“鱼中之下品”。这也难怪,能在众多名家笔下留下美名的鱼,寻觅不到松鱼的踪迹。毛主席钟情的是武昌鱼,有浪漫诗句为证: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而宋代范仲淹不愧是政治家,在品尝鲈鱼的美味后,一首《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鲈鱼的美与捕渔者的艰苦跃然纸上。唐朝的张志和却纯碎是个美食家,单是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已经把诗人的心境很好地表达出来了,令人遐想万千。其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人也因为喜欢鱼的美味而丧命。春秋末期吴王僚就是这样的倒霉蛋。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虽然史书没写明吴王僚喜欢哪种鱼,但我想,贵为一国之尊,吴王僚也不可能喜欢上这种毫无贵族气质的松鱼。 可说吃到鱼头,却必然与松鱼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时珍也实事求是地肯定:“鳙之美在头”。这一点也验证着 :“吃鱼贵吃鱼头”的古谚语。据现代医学研究,鱼脑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醇、脑黄金,属天然滋补物质。常食鱼头有益身体健康。 汤溪镇能以鱼头宴出名,盖因汤溪镇有潮汕境内最大的人工湖——汤溪水库。水库里就放养有大量的松鱼。因水域辽阔,无污染,水库里的松鱼做成鱼头宴有种淡淡妆天然样的感觉。一个鲜字就是金字招牌。其实,尝过汤溪的鱼头宴,厨法并不出奇,无非是蒸、焖、焗、炒. 但那种感觉却贵在真,贵在自然。特别是那清淡的鱼头汤缀以山芫荽香气更为诱人。这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真字的感觉已经很少见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来汤溪镇吃鱼头宴,在临江小楼,一边大口啖美食,一边观赏窗外一望无际的湖景,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似乎融入到苏东坡笔下的情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时此景,味觉感觉交织在一起,该是何等享受。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