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肠胀糯米是樟林古港的一道传统小食。这道小食品名中的“胀”字是潮汕方言,有“填、灌”等义。因其风味独特,古往今来,倾倒了多少食客!是谁发明猪肠胀糯米,已无从查考,但我相信他必定是一位聪明绝顶又敢为人先的人。将猪肠与糯米通调于一处,这种思路是够大胆的。这道小食,既保留了猪肠和糯米等物的各自风味,又相得益彰,生成了新的味道。食时,配上甜酱和“花生肤”,味道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坊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外乡人到樟林品尝了猪肠胀糯米,觉得太好吃了,很想回家也自己动手做做,便向摊主讨教制作方法。摊主绘声绘色地告诉他:在大肥猪屠宰前夕,不要喂它,先饿它个七天七夜,让它把体内的粪便排泄得干干净净,再给它喂食羼入各种佐料的糯米饭,然后马上杀之,取其肠子,煮熟便成。这当然是一则笑话。 我小时候,曾轻信过上面这个传说。后来虽然不信了,却自作聪明地以为这道小食是将糯米饭“胀”入猪肠中的。后来才从一位行家那里了解到它的制作过程。原来,这道小食以脱净脂肪的猪肠为“容器”,里面填装香菇、木耳、虾米、板栗肉、鹧鸪卵、盐、味精、水和糯米等原料,首尾紧束不使其漏水漏料,放进锅里煮熟。煮熟后切开来,里面的糯米熟而不烂,各式佐料分布均匀,且任何地方的咸淡都相当。要达到这种水平,关键是配料与水的比例要恰到好处。水少则糯米难以熟透且外观干瘪,水多则口感不爽且猪肠容易胀破。这所谓“多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为了做出达到上述境界的精品,即便是里手行家,在制作这道小食时,也需全神贯注,不敢怠慢,一丝不苟地按照比例,一匙料,一匙水慢慢“胀”的。慢工出细活,细活出精品。一切出名的小食,莫不如此。 至于猪肠胀糯米这道小食的选料,也很讲究。首先是挑选健康无病的猪肠;糯米中的杂质和碎米也必须一一剔除,精选后的糯米,粒粒晶莹饱满;其他佐料,也挑选质量上乘的。过去樟林有户祖辈都从事加工贩卖猪肠胀糯米的人家,对待质量更是一丝不苟,连使用的水,也不惜工本,雇人到三五里外的井仔泉挑取。井仔泉是位于樟林郊外象鼻山脚下的一口名泉,水质甘甜清醇。用以煮饭,饭特别香;用以泡茶,茶特别甘。由于注重产品质量,他们所出产的猪肠胀糯米色香味俱佳,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生意红红火火,长盛不衰。记得当年他们的猪肠胀糯米刚一上市,立刻就被食客团团围住……可惜他们的后代已无人从事这个行业了,徒使人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品尝猪肠胀糯米是一种不错的享受。尤其在月色朦胧之夜,邀上两三好友,于江边清静一隅,看彩灯闪烁,听江涛拍岸,一盘切成薄片的猪肠胀糯米,外加几瓶啤酒,慢慢品味,喁喁轻谈,那是十分惬意的。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