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以潮汕粿品为题材的拍毯儿歌是这样唱的:“一油锥,二油槌,双(三)头尖,四菜粿,五缚粽,六甜粿,七疏萝,八酵粿。酵粿涂溜空,膏粿踏步层。”本文专门讲述第七种“疏萝”和第八种“酵粿”。

  和潮汕的其他粿品一样,酵粿的主要原料也是大米粞(粉),也有掺入少量面粉的,目的是为了让酵粿更好看。辅料则要用到糖、水、发酵粉或酵母。发酵粉和酵母虽然都有发酵的作用,但本质上却大不相同。发酵粉指小苏打、明矾或泡打粉等现代化工产品,吃多了对人体有害;酵母则是一种生物蓬松剂,对人体不但无害还有益处。

  潮安后陇村是潮州苏氏的发祥地,由苏氏入潮始祖南宋潮州府宣教郎苏孟容创立。该世系族谱中记载有清代对孟容公忌祭的一些细节,其中的历年祭品常例即有猪肉40斤、羊肉15斤、大包3斤、松粿(酵粿)3斤半,酒1斗,等等。说明至少自清代以来,酵粿已经成为潮人祭祖的祭品。而且还可以推断,古代的酵粿一定是用酵母这种纯天然物品发酵的。

  实际上在潮汕的民俗活动中,酵粿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酵粿又叫发粿或发糕,大块的酵粿也叫大发,有发家发财的寓意,是传统敬神祭祖的必需品。以元宵节来说,祭祖用品中除了猪、鹅、鱼这三牲之外,还讲究“三甑齐”。这个“甑”是指“笼甑”或“棂甑”,潮州音读“酸5”,是一种用竹木制成的圆形炊具。“三甑齐”指三甑粿品,分别是甜粿、酵粿和菜头粿(萝卜糕)各一笼。
  
  炊(蒸)大酵粿的方法与炊菜头粿大致相同,都是在蒸笼上铺上炊布,直接倒入混好配料的米浆。酵粿因为用到酵母或发酵粉,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使食物蓬松起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发酵。切开蒸好的酵粿,会看见里面有些气泡造成的,小孔,也就是童谣所说的“涂溜空”。
  
  潮汕方言的所谓“涂溜”也就是泥鳅,“空”即孔。有一道叫“泥鳅豆腐”的民间传统菜,在潮汕和闽南、河南都很流行。做法是将已吊水干净的泥鳅和豆腐、高汤一起放在锅内慢慢加热。泥鳅受热汤所逼会钻进豆腐中,成菜时豆腐便会出现一些小孔,这就是“涂溜空”。因此,儿歌“酵粿涂溜空,膏粿踏步层。”可以这样解释:“酵粿的小孔像被泥鳅钻过一样,膏粿(甜粿)却像台阶石一样密实。”

  还有一种小酵粿,一般是放在碗模内再放入笼甑蒸,成粿后通常都高出碗面且中间裂开,像人裂着嘴在笑,也常用做供品。清明时节,做这种小酵粿时常拌上朴树叶子的汁,变成绿色的朴子粿。朴子树属榆科乔木,朴子粿具有消食去积的功用,也是潮汕流传广泛的民俗食物。

  “疏萝”又叫“疏萝包”,民俗没有明确的界定。我的理解是面粉含量较多,不用碗模蒸的小酵粿就是疏萝包,也就是土馒头。又有一句叫“肚痛食酵粿——倒好”的歇后语,是说酵粿因含有酵母能够帮助消化,歪打正着反而将肚痛病给冶好了。

你是本文的第87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02-18
作 者: 张新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