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品读了陈继明先生新著《平安批》。该书以侨批为主线,讲述潮汕华侨的过番故事,成功刻画了郑梦梅、郑乃诚、郑乃铿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讴歌了潮汕华侨敢闯敢拼、爱国爱乡、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精神品质,反映了20世纪初潮汕的风土人情,再现了众多番客、批脚、水客鲜为人知的生活画卷,揭示了侨批在国际移民文献中突出的历史价值。

平安批是特定历史时期华侨与家乡亲人间一种银信合一的家书和汇款凭证,它寄托着浓浓的乡愁和深深的家国情怀。它也反映着地方历史文化,跳动着那个时期海内外经济、社会的脉搏。平安批可以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物,是一种独特的华侨文化或说是中国文化现象。细读《平安批》,进一步研究侨批,挖掘侨批体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进一步弘扬华侨精神,融合华侨文化,助推侨乡经济文化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如品茶一样品味着《平安批》的精彩语句,被作者细腻的笔触、生动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独特的想象深深吸引住。作者写郑梦梅:“经常在暹罗和潮汕之间来回走动,真的成了一个走水的人,如同荡秋千一样在暹罗和潮汕之间荡来荡去……就像被死亡追赶,就像死亡手中的逃犯。每次在海上,在连续多天看不见任何陆地和岛屿的深海里,才觉得安全,就像珍珠缩回到贝壳里,逃离了生,也逃离了死……持久的颠簸中连智慧都在持续增长。回到岸上如同去过一回冥界,死过一回,现在又重生了。一次再一次地回到岸上,等于一次再一次地重生,一次再一次地对那个言之凿凿的宿命发出挑战,世界上最谦逊的挑战,世界上最自觉的逃亡。”多么形象生动的文字啊!把番客下南洋出生入死的境况刻画得格外传神。

读着书中随处可见的对潮汕风俗习惯的描写,对潮汕特产、潮汕美食、潮汕姿娘的描述,还有对潮汕歌谣俚语的引用,还以为作者是地道的潮汕人,没想到却是与潮汕相距甚远的西北汉子,不得不叹服其令人惊叹的写作能力和学识水平。

小说所描写的以郑梦梅为代表的侨批局那种精心为侨民服务的态度,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那种此路不通另闯新路、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特别是批脚、水客那种诚信、敬业的精神品质,深深感染着读者。作为批局老板的郑梦梅,对抗战时期无法正常投递的侨户批款及各种沉批死批,千方百计寻找收款主人,最后实在无果,才将批款建成“抗战时期沉批博物馆”,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这种爱国诚信的崇高品质令读者深深感动。梦梅弥留之际却一直咽不了气,原因是尚有一份当年没有办理寄批手续,只有口信的“看不见的沉批”——一百万港币。直到家人重新寻找到收批人,梦梅听了家人的描述后,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守信守到了如此死不瞑目的程度!小说最后这个情节令人扼腕赞叹。潮汕华侨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就凝结在一封封平安批里,平安批成为“世界记忆遗产”更显示出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

小时候,我的邻居阿明家有番畔亲戚,每有番批寄来,也曾有番客回乡,带来衣物、糖果、手表、收音机录音机之类,令我们羡慕不已。在我幼稚的心目中,番畔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羡慕,只恨我家怎么没有番畔亲戚。长大了才渐渐明白,当初去过番的人是那么的不容易,俗语“肚困无奈何,背个包裹过暹罗”“无可奈何炊甜粿”说的就是他们的无奈。小时候只知番客在番畔很风光,不知道去过番还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能活着到达番畔的,也都先过着最底层的艰苦卓绝的生活,经过摸爬滚打,拼搏奋斗,才打下一片天地,开创一番事业,赚到了钱,家里人才有收番批的可能和欣喜。番批,凝结着过番人的血汗和辛酸。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