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农历生肖鸡年。提及以鸡烹调的几款广州名菜,竟然是潮州籍名厨在广州创制出来的。 潮州、广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的粤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明清时期大开海运,对外开放口岸,广州商市得到空前繁荣。饮食业也因此蓬勃兴起,潮州的厨师把独创的烹调技艺带到广州,普普通通的鸡,一经潮州厨师之手,便变成了美味佳肴,让每位食客击节赞叹,称为“异品奇珍”。清人《竹枝词》曰:“响螺脆不及鸡鲜,最好嘉鱼二月天;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形象地把丰富多样的烹饪资源描绘了出来。潮州菜擅用烧、煲、软炸、清蒸等手法,其菜品风格清新洒脱,刻意求新,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潮州高厨在广州创制的“太爷鸡”、“九记路边鸡”、“清平白切鸡”,是经不断总结广州人的饮食口味,佐以特殊配料,加上独特的刀功火候,才在同行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太爷鸡 从前广州的大北直街(今解放北路)有一条百灵街。街内有一座药王庙,即今广州市总工会会址内。药王庙以东不远,有一座房子。门檐下临街靠西的一角,有一间木亭,阔一米多,深不足一米,里面有张案桌放了砧板挂钩,跟今天马路边烧卤摊档的亭子相似。亭子左边挂了一块小木牌,上写“潮州生记”。大概是这房子主人周桂笙所写。 周桂笙,晚清时在县衙当过同知,辛亥以后,没得官做了,好在有一手厨艺,便来广州发展,但大家还是习惯叫他为“周太爷”。潮州生记是他摆卖熏鸡的小档口,由周太爷和妻妾们经营。周桂笙做的熏鸡,都是农家饲养的本地鸡,大约一公斤重,没有下过蛋的。将鸡烫洗干净后,用盐、老抽、绍酒、姜片、糖、花椒、八角,把鸡腌一小时,放在油锅里煎得金黄,再放到瓦煲里,用原来腌鸡的绍酒酱油、加水将鸡煮一煮,不太熟时捞起来晾干,然后熏鸡,把香片茶叶、米和片糖炒匀,加一点水,在锅里烧焦了,发出褐黄的烟,把煮得刚熟的鸡架放在锅里,紧紧用盖盖上,让黄烟把鸡熏得全身褐黄色。 周家制售的熏鸡被称为“太爷鸡”,是对这位周太爷的钦佩之意。1936年,长堤六同饭店以“驰名太爷鸡”为号,挂了很大的霓虹招牌。起到很好的招徕广告作用。 九记路边鸡 19世纪30年代,有个谭姓的潮州后生,在广州广大路上开了间大排档,专营粥品和鸡肴,因为炮制鸡的潮州师傅人称“九叔”,这间店也叫“九记”,别看店面不大,九记的白切鸡名声在外,大家都说好吃。当时许多粤剧名伶也是这里的常客。一晚,文觉非卸妆后来宵夜,看见几个下了夜班的工人蹲在路边津津有味地吃鸡,于是“路边鸡”之字脱口而出,九记的白切鸡从此叫出了名。20世纪80年代初,九记路边鸡,在谭氏后人手中又重新开档了。行人是闻香止步,路边鸡成了招牌鸡。有了些年头的九记,在广大路一巷。地方不聚脚,常来的客人是熟门熟路。在海珠广场,在区庄、九记都曾有过分店。由于地方拆迁等原因,现在只有广大路这一间店了。九记装修看上去略显陈旧,不修边幅正是有料的体现。 路边鸡鸡身油亮,看得见鸡骨髓内一条带血的红色线条,薄薄的鸡片爽口,且无一点过多的油。鸡内滑嫩,蘸了九记特制的配料,鸡肉的香才完全入了口。鸡是一公斤重的走地鸡。味美在于做法独特。路边鸡只有谭家人才知道怎么做,鸡还是老板自己浸,无论手头有什么事,都要赶回来,一点也不马虎。据说关键是掌握好鸡水的温度。鸡要皮滑肉嫩,必用“虾眼水”,但这水要视当天不同的气温而定,炉火温度也要得当。其中关节外人无法知晓。姜葱配料也为特制的,连食油也是煮熟了的。 广州人吃鸡算是极挑剔的,想吃鸡肉的鲜嫩,得挑没下过蛋的小母鸡,俗称“鸡项”。想喝有营养的汤,须拣有几年的老鸡,饲料鸡看不上,走地鸡是首选。但潮州谭记路边鸡都做到了。 清平白切鸡 在广州,白切鸡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下饭菜,日日不可少。 素有“广州第一鸡”之称的“清平鸡”就是在白切鸡的基础上创制的。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清平街上有间饭店。厨师王源是潮州人的上门女婿。他不用水煮,而用卤水浸熟,再用凉卤水过冷,使卤水中的味道自然渗入鸡肉中。所用卤水经久不弃,成了陈年老鸡汤,味道浓厚,所浸的鸡也特别鲜香,皮脆肉滑,从此“清平鸡”不胫而走。 “清平鸡”一亮相就气度不凡,一只鸡几十件斩得小模小样,摆得有板有眼,鸡头放在前方,头的左右伴有两只翼尖,好像要比翼齐飞一般。淋上蘸料一试,皮爽肉滑,清淡鲜美,连骨头都有味。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