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俗称“十五夜”。在这一夜,潮汕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当中的不少习俗是与女性相关的,寄托了潮汕姿娘追求家庭幸福、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为潮汕的元宵佳节增添了无穷趣味。
坐大菜 旧时,元宵节这天晚上,潮汕少女便偷偷到郊外田地“坐大菜”,默念:“坐呀坐大菜,嫁个好夫婿。”她们情真意切地祈望嫁个好夫婿,找个合自己心意的郎君,夫妻恩爱宛如芥菜的叶蕾一样簇拥、紧抱、亲密,未来家庭美满和谐,生活幸福。此风俗由来已久,时人李绍雄有竹枝词《元宵坐大菜》云:“观灯已罢夜阑珊,小妹良宵兴未完,相约田间坐大菜,将来嫁得好郎官。”《澄海县志》亦载: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夜,有的少女偷偷到菜园里坐大菜,俗谚云“坐大菜,嫁个好夫婿”。 行彩桥 旧时元宵节,潮汕大都有行桥度厄、祈求平安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在潮汕流行。这在旧方志中也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载:“(上元)妇女度桥投块,谓之‘度厄’。”现今保留此民俗活动的只有揭阳的榕城和洪阳。行彩桥往往被赋予“行桥行兴行灵精、行兴行财情、行兴行高升”等良好愿望。 落祠堂 在较为偏僻的乡村,过去有一种叫“新娘落祠堂”的元宵习俗,即是村里当年新婚的新娘,元宵夜要到宗祠去观灯。新娘事先必须打扮一番,上穿大红褂子,下着长裙。富贵人家的媳妇要头戴凤冠,珠帘垂面。普通人家的媳妇则戴用染色羽毛及色绒扎成的半月形“文明帽”,再用二丈多长、中间扎一团大花的红绸,缚戴在“文明帽”上,让红绸从两鬓下垂到地面,“婀娜随风转,窈窕世无双”,仿佛仙女下凡来。打扮完毕后由同伴或亲戚相陪到祠堂观灯。宗祠里,人群熙熙攘攘,有人为了观灯,有人却纯粹为了看新娘。新娘们到了祠堂后,先焚香祷祝,祈求明年得子。拜毕,绕堂一周,逐屏观看。嗣后走出祠堂看“神前戏”,同时,也让他人观看,然后方可回家。 摇竹子 元宵夜,普宁的客家人聚居区,新婚的媳妇为了祈求生子,会结伴到村边竹林下摇竹子,边摇边念:“摇竹头,不用愁;摇竹尾,年底养个大乌龟(生男娃之意)。”并各自采竹叶插到头上。 抱大猪 旧俗元宵节这天,普宁、潮阳等地的主妇要到郊外田野上选择一块牛犁过状如肥猪的土块,俗称“田涂堛”(有的地方是抱石头),夜里悄悄地将这土块抱回家中猪圈(栏)槽前,敬摆祭品,贴金花红绸,供品有三牲,薯粉制的大猪粿,插上绿榕树枝和青竹枝,燃点大红烛,供奉香火,接着用一个元宝三支香,从长到幼在家中各人身上来回顺三次,名为“胶罗”平安。然后诚心诚意跪拜,祈求新年自家饲养的猪苗长膘快、猪肥大,并在口中默念“顺顺大大只”、“饲猪大过牛”等祈祷话。祭拜后,她们会将土块置于猪寮顶上。一般是家里养多少头猪就抱多少块土块,抱的田土越大越好。有些乡村“抱大猪”时禁忌说话,在往返路上切不可与人打招呼,遇到什么急事险事也不能发声,否则,当年的猪就会养不好。有些地方在元宵夜有搅泔水缸之俗。晚上,各家主妇用自家灶门前的铁钳去搅泔水缸,边搅边念:“搅泔搅浮浮,饲猪大过牛,搅泔搅深深,一年赚千金。” 抱大鸡 元宵夜里,妇女们到竹丛下面摇着竹子,在地上抓一把沙石用衣服兜着,念着“抱大鸡”,一边走一边发出唤鸡的声音,把衣服里的沙石一直带到鸡舍,放进鸡笼里面让鸡吃,她们认为这样就能养出又大又多的鸡。 潮汕各地丰富多彩的元宵民俗活动不少习俗与女性相关,寄托了潮汕姿娘追求家庭幸福、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也为节日增添了无穷趣味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