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有爱心、讲道义,这同样可体现潮人过农历七月十五的潮俗上,潮人有祭祖、施孤、抢孤、放焰口等各民俗活动,通过对“亡人”的施济来表达潮人的博爱精神。

    中元节此日,民间普遍的活动是施孤普渡。这天,人们往往在街头巷口搭起祭台,或设普渡坛。坛中央悬挂“盂兰盆会”横幅或三官大帝像,台立几灵位,当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还增添了一块“抗战阵亡将士”的灵牌,“招请”那些为保家卫国、防御外敌入侵而牺牲的战士。坛前特设一排长桌,以供民众摆牲之用。中午后,各家各户便挑起三牲、粿品、水果、纸钱、衣帽、竹笠等祭品前来祭拜,有的还请和尚、道士各念其经祭拜,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这项仪式传至香港,由香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获入录,于今传承尤盛。

    近年来,潮汕不少乡村如澄海,中元节施孤普渡已较前大为简化。此日午后,人们纷纷抬凳搬桌,放在家门口,然后将祭品放在上面。遍插香火于沟边路旁,含“遍济四方”之意。

    放焰口则是:法师高坐祭台上,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一帮僧众诵念经文后,便将座边一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焰口”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饿鬼名称,其喉细如针孔,常出口喷火焰。法师诵经是使他们的喉头放开扩大,才能咽得下食物。潮州城放焰口时,还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公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用意为引领四面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称之为放“水灯”。故清嘉庆《澄海县志》云:“(中元节)至晚营斋于焰口施食,放水灯照冥”。

    中元节施祭还与祈望丰收联系在一起。施孤夜,农村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叫做“布田”(插秧之意),插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秋收谷丰。七月半正值水稻扬花季节,此俗或许是农民祭稻谷之神,或许是祈鬼灵以助农事。现今,中元节活动之“盂兰胜会”在潮人聚集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港澳等地仍很盛行。
  

你是本文的第1041位读者
来 源: 《羊城晚报》2011-08-23
作 者: 王伟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