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盐场,有“味道”和故事的地方 最新 图1张

  编前语:盐,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资。在濠江,长年进行海盐生产的青洲盐场与人们息息相关,虽然目前盐田生产不再火热,但人们对青洲盐场的情怀依旧,在濠江旅游故事征文活动中,汕头市广澳中学郑会宜的征文满载着对青洲盐场的浓烈感情, 经@濠江旅游官微、@今日濠江等推送后引发网友热烈关注,本版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都市的车水马龙,繁华喧嚣让你心肺蒙尘,观山玩水的游乐模式又已让你兴味索然?在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浑然一体的濠江城里,辛勤质朴的濠江人早在很久以前,便在濒临濠江的土地上,默默地经营着一番别样的景致,等待着你。
  在濠江区政府东南方向3公里,达广公路青篮路段,极目远望,你会邂逅一条黄泥小路,一间烟囱高耸的建筑,一片蒹葭苍苍,水天相接的风光。乍一看,好像天空之下摆放了一个一望无际的水晶棋盘,一个个方形的“水晶格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依稀有三三两两的身影分散在不同的格子里。这里是目前濠江区仅存的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规格化晒水盐田——青洲盐场。
  青洲盐场始建于1958年,原为青洲塭地改建。这片临江而建的苍茫天地,是濠江人民开乡创祖,建设濠岛的历史缩影。盐业是濠江至今仍保存的最古老的传统产业。古代的濠江,是一个近陆海岛,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居住,宋代以前已有人捕鱼煮盐。宋朝时期,濠江先人从各地迁移到这块大陆边缘的土地上,开始“煮海为盐”的盐业生产活动。据史料记载,宋时盐业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由于宋朝官府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于盐利和盐税,因此非常重视盐业生产,专门设立盐场组织生产。当时古潮州设小江、隆井、招收三大盐场。其中,招收场便设址在濠江两岸。宋代诗人王安中在《潮阳道中》一诗中这样描绘一千多年前,晨曦微露,盐民们撸起袖子,取海水煮盐的盛大场面:“火轮升日路初分,雷鼓翻潮脚底间。万灶晨烟熬白雪,一川秋穗割黄云……”。元朝开始,盐民已由煮海为盐改为铺筑盐埕盐田,直接引海水上田,让卤水接受阳光曝晒结晶成盐,大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和质量。濠江所产的海盐一度作为贡品专供大内,清王朝还在河西片区盐场设置了盐栈、盐勇(守护盐栈的武装力量)、炮楼。今在濠江区马滘街道仍有盐栈的遗址可寻。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在历代盐田发展最快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青洲盐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初建面积2万平方米,盐田近300公顷,实现了规格化晒水盐田生产,创下了许多辉煌的业绩。1970年,越南35名留学生曾来这里实习。1978年达到最高年产量19010吨。1988年以来多次获广东省行业质量评比第一名,1996年被定为“全国食盐定点生产单位”。2000年职工近500人,年产量1.5万吨海盐,是汕头市盐业生产系统唯一国有企业,广东省重要出口盐生产基地……
  晴空朗日,轻风拂面,风里带着海水的味道。走近这一方方面积相仿的盐埕,有的盐田里清浅的水面已浮现着些许雪白的盐花,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芒;有的仍是一池清水,被海风吹皱的水面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像极了一张张老者的脸,每一条波纹都在诉说着被时光遗忘的故事。盐场里质朴热情的工人大叔向我们介绍,这方形的盐田是结晶池,结晶池旁边,石砌的长方形水池是卤堀,近海的地方有蒸发池,蒸发池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海水依次进入各级蒸发池,经过几天的蒸发出卤,收盐之前专业工人会用竹筒舀一筒子卤,将测试密度的仪器放入装满盐卤的竹筒里,当测试出来的结果为25度时才能将卤水引到结晶池上经日晒后结晶出盐。晴天时,结晶池上的盐卤经过一天的暴晒就可以收集,收集出来的盐便是日晒食用精盐,咸度适中。如果日晒超过两天,收集出来的盐就只能是用于加工食品的粗盐,咸度较高,如果超过三天再收集,那出来的盐就如濠江人所讲的“咸到苦”了。如果下雨,结晶池上的卤水就会被迅速排放到卤堀里集中存放,天气放晴后再抽排到结晶池上重新经日晒出盐。
  收盐时,工人们用水犁将盐集中到一处,用木制推车装满后运到石板路上堆成高高的盐坨,等待运往盐场进行下一道工序。一路上一个个盐坨像一座座小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大叔说,如果赶上晴天,盐场每天可以收集十吨左右的盐,如果遇上阴雨天,可能连续好几天颗粒无收。随后,我们随着一辆满载白盐的老式拖拉机来到工厂车间,一个半人高的圆筒形沥水机在几位盐场大姐的操作下运转,里面装着的正是从盐田上刚刚运回来的日晒盐。这是制盐的最后一道工序:沥干。通过机器的高速转动,将盐里的水分沥干后即可装袋出销。车间里还有几个一米见方的长方形水池,用来清洗沥水机排出来的湿盐,然后再次进行沥干装袋。大姐们一边熟练地沥盐装盐,一边自豪地告诉我们,这里的盐是纯天然的产物,绝无半点化学制品的添加。我们在大姐的热情邀请下,品尝这刚刚沥干的精盐。几颗晶莹透亮的盐花在舌尖上慢慢化开,咸度恰到好处,没有丝毫苦涩。告别质朴热情的盐场工人,回望这个极富六十年代气息的工厂建筑,高耸的烟囱上“青洲盐场化工厂”几个红字虽显斑驳却仍清楚可见。我们仿佛又看到这个如今只有100多名职工的盐场,在当年濠江盐业生产的鼎盛时期,几百名工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斜阳晚照,走在盐埕的通道上,落日余晖给这一片草影波光都穿上了红色的衣裳。几架木制的装盐车静静地在石道旁沉思。恍惚间,仿佛误闯进了古诗词里才有的世界。偶一转身,你可能会饱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或许你还能遇上那个手执蒹葭的伊人,在水一方。
  如今,随着濠江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盐田面积越来越小,这片风光也正在悄然凋零。我们畅想着,或许有一天,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盐场,它可以是一方观光胜景,一片科教基地。一代代濠江子民、所有喜欢濠江的朋友们都能从这里了解濠江盐业的辉煌历史,了解濠江人民产盐制盐的传统方法,品尝阳光和大海完美结合的产物——濠江食盐——大自然的味道。
  青洲盐场,这个有故事、有味道的地方,你来了,就知道。
  来源:@濠江旅游官微

你是本文的第259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5、3
作 者: 谢伟佳/摄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