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那一年这个月 最新 图1张

    赤日炎炎似火烧的7月,本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月份。然而,“1921年7月”在中国历史上却有重大事件的记载,那一年这个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从此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相比之下,当时还是一个小小商埠的汕头,尽管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事件,名不扬声不响,但同在“1921年7月”也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后来被录入《汕头大事记》中,那就是汕头市政厅成立、潮海关迁入新址、汕头“第一公园”开放、张园设立戏院开张。
    汕头市政厅成立
    1921年(民国十年)7月,汕头市政厅成立。
    在1933年出版的《潮州府志略·汕头篇》(潘载和编著)一书写到“前清时,汕头隶于澄海浦司,置司官一,洋务局一。后又设千总一员,以维持市面治安。光绪戊戌政变后,始有巡警之设。至宣统元年,增设警察局以统领之,局长由广东警察厅委任之。到民国成立,改局为厅,而仍其制。民国十年,实行举办市政,成立汕头市政厅,更于厅之下设公安局,以维持市中一切治安事宜。后复改市政厅为市政府,为一市最高政治机关。”字里行间没有说明成立汕头市政厅的具体月份。笔者査阅《汕头市志》,发现在第一卷“大事记”中说“民国十年(1921)3月,汕头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而在“汕头市区的建置沿革”中则称“民国十年(1921)7月……汕头埠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究竟哪个月份正确?笔者从多方面进行考证,最终以中央政府颁布的《市自治制》时间为证,认为“7月汕头成立市政厅”的说法更有依据。
    1921年7月3日,北洋政府内务部以“大总统教令”形式,颁布了《市自治制》,试图建立欧洲式的市镇制度。这是中国第一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关于设置市建制的正式文件,从国家意义上开创了中国市制。《市自治制》提及“商埠、城镇人口满一万人者,可设立为市”,但当时所谓市,仅是一种自治团体,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实体。汕头是在1919年筹建汕头市政局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的,与澄海分治,直属省统辖。把原来的汕头埠,即旧市场(现升平路老市为中心一带地方)与新开辟的崎碌(现张园内街以东,当时统称为崎碌)及对岸的石连合而成新市区。汕头市政厅在市内分设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水上为第五区,石为第六区。1925年,汕头市区所辖各区有所调整,原一至四区不变,崎碌为第五区,石为第六区,水上为第七区。除了第六区在石,第七区系水上外,市内设第一区八坊,第二区七坊,第三区十坊,第四区十三坊,第五区八坊,共四十六坊。
    汕头市政厅首任厅长是王雨若,下设公安、公用、教育、工务、卫生、财政六个局。上任伊始,遂发表市政《布告》,着意效法欧美开办市政,“考市政之兴,肇始于法,极盛于美,近来世界各大国靡不殚精竭虑汲汲讲求能使全国都市庄严璀璨蔚为巨观……海禁既开,欧化东渐,识时之士亦稍知改良市政为当务之急”。在任期间,王雨若选择了位于市区西北部、韩江下游淤积地的月眉坞筹建公园,定名为中央公园。后来萧冠英接任市政厅长,应民众的要求,将中央公园改为中山公园,以纪念孙中山。“汕头自举办市政以来,各项建设,如马路、公园、飞机场、自来水厂、电灯公司、大商店、大旅社、酒家、戏院,均有长足之进展,以造成此繁荣之市面,诚不愧为南中国之重要都会也。”(《潮州府志略·汕头篇》)
    1928年10月,中央政府公布《普通市组织法》,规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镇可设置普通市。其时汕头市政厅因而提出改组为市政府,呈请广东省政府备案。1929年9月,广东省政府咨请内政部转呈中央政府。1930年9月,广东省政府又根据新公布的修正市组织法,具呈请示中央行政院。行政院于同年11月25日向第一次国务会议提出,获准设立汕头市政府,隶属于广东省政府,许锡清为首任市长。
    潮海关迁入新址
    《汕头大博览》载“1921年7月21日,潮海关迁入海关填地南部新址办公。”
    潮海关是汕头海关的前身。1860年1月,潮海关在汕头妈屿岛成立,隶属海关总税务司署。其实在潮海关成立之前,汕头已有一个成立于1853年的潮州新关。于是,其时在妈屿岛上便并存着两个海关:一为中国人管理的潮州新关,也称常关;一是外籍人员操办的潮海关,也称洋关。
    1865年,潮海关以11520银两购买了汕头海坪铜山路头(现居平路口)一带的地皮建造关址,并于同年9月13日迁入新楼办公。1888年,澄海县府划现外马路以南约140亩滩涂坪地给潮海关。随后,潮海关开始在这块海滩上围墙填地,人们称此为“海关填地”。1919年后,海关填地陆续出现办公楼(钟楼)、验货厂、宿舍等建筑物。1921年7月21日,潮海关迁至新关址(钟楼)办公,并于8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
    海关钟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层红砖洋楼,长方体结构,两侧的开放式走廊以及顶部160个用于装饰的米字窗环绕大楼四周,属于欧式新古典建筑风格,其规模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粤海关钟楼。钟楼大时钟的报时,曾经是汕头市的“标准时间”。
    “第一公园”开放
    汕头“第一公园”,原在旧公园前路与旧公园内街之间,国平小学(原谢厝祠)南侧。
    1860年汕头开埠后,清政府管辖潮汕的惠潮嘉兵治道设于潮州,驻汕头埠的外国领事“办事”借口对等级别都争相要进入潮州,迫使兵治道不得不在汕另设行署。行署择建于茭萣地,即现在镇平路以南,新观影院附近。行署建成不久,行署前一片空地便被建成大公园。1921年,与道台衙比邻的“洪厝花园”被辟为公共公园,命名“第一公园”,并于同年7月向市民开放。
    当年的“第一公园”到底是什么模样?在老一辈原住民的点滴记忆中,该公园辟有成片的草地,设有供人休息的石椅,还立有一对气势威武的大石狮。汕头“第一公园”只维持了10年,后来此处被泰国客属华商谢氏购买,建成谢氏宗祠,俗称“谢厝祠”。
    1934年12月,南生公司前的中山纪念亭建成,市民便将此街心公园称为“小公园”,而将“第一公园”旧址称为“旧公园”。现在尚存的旧公园前路、旧公园内街、旧公园左巷、旧公园右巷等地名见证了“第一公园”的存在。据说,今流传于世的唯一一张“第一公园”照片是在汕头淑德女校任教的美国人Paul F.Cressey拍摄的。
    张园设立戏院开张
    张园,是民国时期汕头为数不多的几处私家公园之一,座落在昔日的烟墩地(今外马路张园内街)。1935年出版的《潮梅现象》一书中就提到汕头的公园,还有“光复前崎碌之海天春,粤军由闽回粤后之旧道署前第一公园,烟墩地之张园等……”的记载。张园的主人是安南(今越南)侨领、达濠葛洲乡巨商张祥耀。
    1921年,其时的张园被改为游艺场所。据《汕头早期电影业》一文介绍:1921年7月,张某、黄某、李某等3人集资在张园设“真真戏院”,首映美国影片《红手套》。时逢军阀洪兆麟受命驻扎潮汕任潮梅善后处处长,张祥耀与洪兆麟素有交往,得其保护,加上大观戏院又告歇业,形成独家经营,所以获利不少。
    在1922年“八二”风灾中,张园院墙被台风吹倒,“真真戏院”只好闭门停业。如今,因为城市的不断改造,张园早己不见踪迹,张园内街也是“名存实亡”了。

你是本文的第103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7、28
作 者: 陈楚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