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潮汕农村没有配种站,养母猪的也不是很普遍,只有经济实力较好的才有饲养。母猪到了发情期就要请人牵着公猪前来配种,社会上就干脆称这类从业人员叫“牵猪哥”。
    潮汕农民虽对饲养六畜十分重视,但却视“牵猪哥”为“贱业”,其社会地位十分低微,备受岐视。操此业者大多是孤寒或身体有不足之人。究其原因,就是认为从事这个行当者身手不洁,与他接触会带来晦气,很不吉利的。因此,不让牵猪哥的摸自家小孩子的头,不准他走近神明,许多宗族的、乡里的聚会和公众活动,也不让牵猪哥者参与。牵猪哥者往往居住在乡村或圩镇的边缘,也就是比较癖静之处,其居室也很简陋,一间破屋供自己居住,屋子外搭建几间养公猪的猪舍。一般牵猪哥者所养公猪二至三头,太多了养不起,仅养一头也会使公猪太过劳累,影响配种效果。
    牵猪哥者每日在家中用心饲养公猪,凡是家中有母猪需要配种的饲养户就会提前一天前来告知。当时潮汕农村的饲养业不发达,谁家养有母猪,家住哪里,什么时候需要配种,牵猪哥者已基本心中有数。接到告知后,牵猪哥者便对明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先配谁家,再配谁家,一般是先近后远,一般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天只交配一次,再多也只能两次,即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但有时因为配种户都约在同一时间段,牵猪哥者只得让公猪再辛苦一次。这时,过度劳累的公猪已没有了刚出门时的兴奋状态,走起路来疲疲踏踏,三步两停,牵猪哥者只得用小竹枝轻轻的抽打。有时,公猪不愿意爬到母猪身上,牵猪哥者就要半诱半强迫,帮公猪爬上母猪身交配,因此有时手中沾上精液是在所难免的,成为世俗人的话柄。公猪、母猪交配后,要用竹子轻轻敲打母猪后臀数下,并边打边说好话,一般的用语是:顺顺,顺顺十二只。
    牵猪哥者给人家配完了种,拿到工钱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消费,而是到市上买饲养公猪的精细饲料,还要到鱼市上买鲜“江鱼”熬江鱼汤喂养公猪,以增加营养。因此,虽然配一次种饲养户给的工钱不薄但除去成本,也就所剩无几。潮剧中有出戏,其中有个演牵猪哥的唱道:  “手牵猪哥下乡中,寻求猪母结成双;若是主人合心意,铜钱十二米两筒。”十二个铜钱和二筒米,除去买精料,买鲜江鱼,还要留下微薄积蓄,以便日后买头小公猪,好替换退役的老公猪,还能剩下多少供自己生活所需?干这一行当收入之微薄便也可想而知。牵猪哥者社会地位低下,备受歧视,和他们孤寒的生活状况有直接关系。
    解放后,特别是合作化后,农村都设有配种站,但这一行当并未完全绝迹,只是人们对他们的称呼变了,称他们为“配种员”,政府还对他们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掌握有关配种的常识。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观念的改变,配种员不再是一色的男性,有不少有文化知识的妇女也参加到为母猪配种的行列,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母猪配种员。不过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出现了较大型养猪场,养猪场对给母猪配种要求非常严格,实行的是科学配种,优良配种,人工受精,而且都有自己的优良公猪,因此,农村的配种员已越来越少。

你是本文的第1011位读者
来 源: 《潮汕老百业》
作 者: 卢继定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