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雕刀,雕出40年匠心1.jpg

精雕细刻

一把雕刀,雕出40年匠心2.jpg

传授木雕技艺

一把雕刀,雕出40年匠心3.jpg

作品《百忍堂》获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一把雕刀,雕出40年匠心4.jpg

作品《蟹篓》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金奖

一把雕刀,雕出40年匠心5.jpg

陈泽铭(左二)参与《乡村大舞台》的录制

前段时间央视播出的《乡村大舞台》节目时,陈泽铭带着他的作品与全国观众见面,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木雕令人称赞。

陈泽铭是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从精致的仿古窗花到大型立式木雕工艺品,从仿古建筑雕刻到木雕板画,陈泽铭都信手拈来。他默默坚守着祖辈的木雕手艺,从学艺到授业历经40载,对木雕技艺的守望和传承已融进了他的血液,融进了他的生活。接受采访时他说,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需要我们一代代传下去,木雕艺术的传承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需要文化内涵的积淀。

工匠世家 家族5代均是木雕艺人

走进陈泽铭的木雕工作室,各种各样的木制品让人目不暇接,惟妙惟肖的摆件、错落有致的门窗屏风,花鸟鱼虫、山水人物、风物名胜等栩栩如生的图案,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陈泽铭正聚精会神地“精雕细琢”,刻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刀起刀落间,图案慢慢呈现,淡淡的木材特有的清香扩散开来。

“我们家族5代人都是木雕艺人,从祖父辈起,就开始从事木雕行当。”陈泽铭说,他爷爷是原汕头木雕厂工艺美术师陈秋汉。那时候,木雕是一门生活的手段,也是一门又苦又累的活。“学木雕没有捷径,但你所有的坚持和努力,总会有一天会回馈给你。”陈泽铭表示。

耳濡目染之下,陈泽铭对木作、雕刻、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业不忙的时候就拿起木头和爷爷、爸爸一起做工。据他回忆,小时候,长辈的雕刀是他经常把玩的玩具。1981年,爷爷退休后,陈泽铭顶职进入汕头木雕厂当学徒,学习木雕技艺。

“学艺过程十分艰苦,每天要学10多个小时。”陈泽铭说,那个时候,受伤更是家常便饭。除了仔细学习师傅的每一个动作,还要学习选木材、作品设计,以及锯、刨、磨、锉、抛光等工序。1992年,汕头市木雕厂停产,陈泽铭便回到家乡普宁,从事民居建筑木雕构件修缮工作。

醉心古建 木雕里融入不少民间故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潮汕农村不少古庙宇、宗祠之类的古建筑年久失修,亟须修缮和保护。陈泽铭说,当年伴随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春风,越来越多的侨胞回家乡投资发展的同时,不忘家乡建设,很多古建筑被修旧如旧,重焕光彩。

“修复古庙祠堂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古建筑,另一方面我也想把自己的修复技艺不断传承下去。”陈泽铭说,让庙宇木雕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坚持的方向。为了尽可能贴近原貌,陈泽铭总是仔细了解每一扇门窗、每一处廊檐的尺寸后,查找资料,尽最大努力修旧如旧。

潮汕木雕不乏传统吉祥图案,在一面雕有桃子、石榴、葡萄、葫芦等形象的窗花前,陈泽铭介绍,桃子代表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孙,葡萄代表子孙昌盛,葫芦代表宝贝,家传万代,多子多宝的意思。陈泽铭喜欢把民间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戏曲人物、神话传说等融进木雕工艺品中。比如“二十四孝”“三顾茅庐”“关公送嫂”等故事,又比如《封神榜》里的各类神仙,《三国演义》里的关公等战将,都被他用木雕的方式刻画了个遍。陈泽铭表示,自己真的是越刻越收不住手,越刻越觉得有意思。

令陈泽铭感到欣慰的是,几十年来,他修复的古建筑屡屡被提起,受到赞赏。在他看来,中国古建筑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文化精髓大多流传于民间,工艺绝技掌握在工匠之手,把这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是每位工艺匠人的责任和义务。

注入活力 让古朴技艺擦出“新火花”

陈泽铭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汕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他通过不断摸索,把古老的雕法运用在日常木雕上,既注意保留平面的艺术风格,又突出流动的线条美感,在一刀一锤、一琢一磨中,将潮汕木雕的古朴、精致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业40年来,陈泽铭不仅培养了一批木雕手艺传承人,也让古建木雕为更多人熟知。2016年,陈泽铭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五子登枓》被该馆收藏;2017年,他为该博物馆修复文物大神案封板;2018年,他为佛山祖庙创制大型木雕《北帝灵应图》。就在不久前,陈泽铭受邀到广州陈家祠,把一个70多年前的大神龛残缺木雕部分修复。

对于这门传统技艺,陈泽铭可以说是爱入骨髓。每天拿起工具在木料上细心雕琢,这就是他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刻。“每个作品都有自己极富个性的灵魂,只有恰当地运用传统技艺,才能营造出极具特点的作品。”与陈泽铭交谈间,总能感受到他那炙热的匠人情怀。在他眼里,木雕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活,还凝聚着工匠的思维、发挥想象的再创造。

采访中记者获悉,从2016年至今,陈泽铭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展评中获金奖7个、银奖7个、铜奖1个。获奖越多,他就越加清楚自己的使命。他说,他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木雕雕刻中注入更多年轻化元素,让木雕变得更有美感和感染力,让更多人了解木雕艺术,把木雕技艺传承下去。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