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汕头市志》全面记述了汕头海洋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潮汕沿海城乡的人文风情、潮汕港口经贸和外事活动,体现了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并在汕头市实施”海洋活市”战略、把汕头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为建设高层次的海洋产业提供信息服务,为汕头作为港口城市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资讯服务,为造就港口城市的新型建设者提供教化服务。志书的海洋文化特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海洋文化 特色 海洋活市 意义
    627万字、分为4卷本、附有535幅彩照的《汕头市志》,经过十余载的编修,于2000年3月面世了。被誉为”粤东之总览”、”潮地历代百科全书”和”汕头古今信息库”的《汕头市志》记述了一市(潮州)、八县(潮阳、澄海、南澳、饶平、揭阳、普宁、惠来、揭西)、一个经济特区和六个市辖区(安平、同平、金园、金砂、达濠、郊区)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及现状,有着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它上起公元前214前、下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时限共计2200多年,有近一半篇幅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海洋方面,它把与海洋相关的各项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真实地记述下来,成为潮学中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精神财富,并将在我市实施”海洋活市”战略,把汕头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发挥其存史、资治和教化的重要作用。  
    一、《汕头市志》的海洋文化特色  
    1.全面记述汕头海洋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汕头市濒临南海,海岸线加岛岸线共471.5公里。《汕头市志》记述的原属一市八县和六个市辖区及一个经济特区,除揭西属山区县外,其余皆为沿海县市(其中南澳还是广东省唯一的海鸟县),依山临海,形成海洋产业,广做海洋文章。志书浓墨重彩地记述了以海洋为活动舞台的潮汕各项涉海事业,根据海洋事业的实际情况,编纂出与海洋事业有直接关系的港口、水产、盐业、航运、航道、交通、海关、商检、动检、植检、外经贸、口岸等卷,和与海洋事业有间接关系的华侨、旅游、宗教、商业、水利和汕头经济特区等卷。编修者们分别深入潮汕渔村、海洋院校、海洋馆、档案馆、文史馆、博物馆等处,搜集与海洋事业有关的档案资料、旧史志资料、文博资料、口碑资料、图照资料和实物资料,然后按论证设计的篇目,历经初纂、分纂和总纂三个阶段的深层次加工、提高过程,记述潮汕各项涉海事业的历史及现状,既记海洋又记陆地,既记古代又记现代,既记政治又记经济,既记宏观又记微观,把涉及海洋事业的各卷编修得内涵丰满、体例规范、资料翔实,很有特色,从而使读者感受到这部鸿篇巨制的深厚历史基础、浩如烟海的多学科知识和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获取海洋经济和文化的知识。如海关卷以10万字的篇幅记述了潮汕自清代雍正八年(1730)在庵埠设立关防(即潮州海关总口)和后来在妈屿(市区东侧小岛)设置新关(常关)以来,从”海关设立”、”货物监管”、”关税征收”、”查缉走私”、”机构沿革”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出版了一本辅助性的《潮海关史料汇编》,从而使海关卷成为研究粤东海上丝绸之路史、中国(汕头)海关史和汕头开埠139周年、建市79周年以及设立特区19周年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发展情况的权威资料。  
    2.详细记述潮汕沿海城乡的人文风情  
    在记述潮汕各种海洋事业历史和现状的同时,志书以大量的资料和富于”海”味的笔调记述反映潮汕沿海城乡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风情。具体表现为:
    ⑴凭海性。潮汕滨海人民傍山面海,海运早开,居民有下海谋生的习惯,能适应海洋特点,以海洋为生活空间,凭藉舟楫广捕四海。志书水产卷引清代周硕勋主纂的《潮州府志》记载,宋代祥兴一年(1278)文天祥抗元护宋经过海阳(潮州府治所)蚝畔乡海滩,见到养蚝为生的乡民在劳作;又引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载:”考云澳(南澳的一个港湾)之桁艚明代即已有之,授其法者为闽人翁六。”
    ⑵易居性。潮地人民受海洋经济的影响,淡化住地观念,为了生计不断从本土迁徙他处,甚至侨居别国。但他们热爱故土,心系家园,赚钱后马上寄回养家,因而有”蕃批”(从国外寄钱回家和取款凭据)现象。华侨卷记载:”1681年侨居暹罗的华侨有44万人,1854年增加至150万人,其中60%是从澄海樟林港搭乘红头船去的。”  
    ⑶海食性。沿海人民善于下海捕捞海洋生物,日常饮食以海鲜为重要食品,几乎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把海洋作为食物库。商业卷记载潮汕名菜小食7大类、300多种,样样离不开海鲜,其中著名的有明炉烧蜇、生炊龙虾、金钱虾盒、鸳鸯羔蟹等。  
    ⑷海韵性。潮汕人民受闽、台沿海省份的影响,方言具有”海”韵特色,而且在生活中创造了很多以海为内容的民谣、歌谣、谚语、方言歌、潮汕歌册。水产卷附录收入《渔谚》和明代潮阳诗人周彦敬的诗句:”你操舟兮舵尾,余撒网兮当先。”盐业卷附录收入《盐业谚语》;华侨卷附录录入《过蕃歌谣》七首等。  
    ⑸海俗性。风俗卷记述了很多与海洋相关的民间习俗,如”接蕃客”、”送顺风”、做”妈生”、”送香船”等。  
    3.突出记述潮汕港口经贸和外事活动  
    ⑴《汕头市志》记述了潮州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是古代海上贸易、运输的重要进出港。港口的商贸和政治重要性决定着这个港的海洋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程度。华侨卷记载:隋唐时期潮州”舟船继路,商使交属”外国船舶常到潮州口岸装卸货物。外经贸卷记述了”唐代的潮州同波斯和阿拉伯人的贸易相当频繁。宋代与潮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有日本、大食(阿拉伯帝国)、勃尼(今北加里曼丹、文莱一带)、麻逸(今菲律宾民都洛岛一带)和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等。当时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就有不少贩买潮州商品的商贩。元代潮州同日本、南洋各国和阿拉伯人的贸易继续发展。明代潮州对以上地区的贸易没有中断,而且有成批的出洋谋生者到南洋各地定居,潮州的土特产品瓷器、茶叶、土布运往南洋各地。商业卷也记载了唐宋年代海运既兴,福建、广东等地和南海诸国的商贩,经常进出潮州口岸。清嘉庆年间,欧洲人航海来潮贸易者不断增加,濒海得风气之先,后新商业转到汕头,取代潮州郡城的商业地位。1861年汕头辟为通商口岸,从此举凡潮州出入口贸易皆以汕头为吐纳,汕头与中国沿海及新加坡、暹罗、海防、苏门答腊各地间交通日繁,贸易额也以次激增。此时的汕头港已是华南十分繁华的商品进出口岸,因而恩格斯称之为”南亚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城市”。
    ⑵《汕头市志》记载了汕头港为外事活动重要港口的史实。与商贸和海运业相伴而来的是外国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华侨卷记载:宋元两朝潮州对外交往更趋频繁,潮州”岸海介闽,舶通欧吴及诸番国”,外国人纷纷来潮汕经商和侨居。与此相适应,从清代同治开始,有12个国家先后来汕头设领事馆: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荷兰、丹麦、挪威、日本、奥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这些领事馆代表各自国家和侨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汕头当局打交道,又进一步促进经济贸易的往来。至此,汕头海洋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实际已成为当时的全方位港口城市。  
    综上所述,《汕头市志》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在海洋环境各种客观因素作用下生成的印记。志书之所以有此特色,首先是客观环境中有海洋经济作为其大背景,其次是海洋文化有适应和反作用于海洋经济的必然性。核心因素是开放,动力是交流,通过海贸往来的运作,外事、经济、经济、科技、文化、宗教、教育等一系列关系转动起来,构成了海洋经济的完整体系,并形成以海洋为载体的蓬蓬勃勃、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为适应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文化需要有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的文化产品来反映和表现它,因而历代的《潮州府志》和现代的《汕头市志》便应运而生。但究其源、审其中、察其质,作为《潮州府志》的延续和发展的《汕头市志》,始终具有商业文明和”水”文化的属性,因此可以说它也是海洋文化中的奇葩。  
    二、海洋文化特色对”海洋活市”战略现实意义
    汕头市具有沿海港口城市优势、侨乡优势、百载商埠优势、经济特区优势和对台优势,其中沿海港口城市优势(也即海洋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是最有特色、最为突出的优势。中共汕头市委1993年6月召开的第六次党代会和1998年8月召开的第七次党代会有一个共同点,都提出了增创特区新优势、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而且以”海洋活市”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尤其是2000年2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视察工作时对我省发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使汕头决心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步伐,换句话说是加快建设汕头海洋经济和文化。那么当前《汕头市志》的海洋文化特色如何为汕头实施”海洋活市”战略服务?我认为通过大抓读志用志工作,能提供3方面的服务:
    1.为建设高层次的海洋产业提供信息服务  
    首先要把《汕头市志》的海洋文化特色作为一种海洋知识资源优势来认识,通过进一步的运作,将它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促进海洋产业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的深层次开发和发展。为此,《汕头市志》要大力发挥在海洋事业方面资料丰富、数据齐全的优势,在振兴海洋经济中体现自己存史、资治的功能作用,具体来说,要适时地为由海洋交通运输业、港口仓储服务业、海洋转口商贸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盐业、滩涂种养业,海洋加工业和海洋生物工程等行业所构成的海洋系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历史的和现实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汕头市志》中涉海行业的各分志、专业志和部门志,以及滨海的市、县、镇、村的综合志,还包括以志书涉海资料为内容编写的各种地情书。同时要进一步运用电脑现代信息工具,将各海洋行业的经济技术信息资料加以汇集,进行高层次的综合分析,加工处理成为信息流,构成汕头海洋信息体系,并经过编程使其系统化和程序化,然后进入终端(网站),随时可以为党政机关和客户提供准确、有效的原材料、劳动力、销售市场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专业资料及决策数据的信息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期,汕头海湾大桥、礐石大桥和深水码头等大型工程决定投建,在选址、弄清桥墩和引桥的地质基础、了解建设地点的归属以及港湾海流、水位等问题上,汕头市志办利用《汕头市志》中的港口、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等卷以及《澄海县志》、《潮阳县志》等志书提供具体准确的资料,使这几项重大港口建设项目在决策时有了更可靠的依据。2001年3月,国家海洋局南海管理站和国家省际海域勘界技术专家组来汕调查了解南澳至饶平历史海域情况,汕头市志办提供了《汕头市志》及《饶平县志》、《南澳概况》中的地情资料,从而使他们明确了上述两县历史海域的变迁情况,为准确绘制我国南海历史海域地图提供了资料。  
    2.为汕头作为港口城市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资讯服务  
    汕头自清代起就已有名气,”开港之初,中外各国汽船之入港者,每年四百至五百艘,最近出入船数竟超过二千五百艘。设以来往之船只、吨数与其他各口为比例,计吾国通商港之繁盛等级,汕头实居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等地位以下之第七位”。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坎上,要继承祖先开拓海路的优良传统。当前国际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国际资本仍在寻找新的投资场所。汕头作为粤东港口城市,具备吸纳外资的有利条件,因此要做好引进外资工作,用以解决我们在港口和海洋产业建设方面资金不足的矛盾,大力培植海洋产业的竞争能力。为此,我市地方志工作要为扩大汕头知名度提供资讯服务,以《汕头市志》的海洋经济基本资料为依据,并将已编印或将编印出来的《汕头概况》、《潮汕旅游》、《汕头港今昔》、《汕头投资指南》、《汕头名优产品》、《汕头明星企业》、《发展中的汕头海洋事业》等地情书,作为进行国内外招商引资活动的宣传品,让世界了解汕头海洋产业,让汕头海洋事业走向世界。截至1999年底,外商来汕直接投资达26971万美元(其中有相当部分投在海洋产业),设厂共5174家,全年总产值约120亿元。  
    3.为造就港口城市的新型建设者提供教化服务
    汕头要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最根本的一条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汕头市志》记述了潮汕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记述了世世代代的潮汕人民在这场滨海的热土上创造了无比辉煌的业绩,把一方蛮荒之地建设成今天发达繁华的南海明珠。特别是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之后,特区的开拓者们在一片坑坑洼洼的沙垅上建成了相当于老市区面积的特区新城,把一个汕头变成了两个汕头;并形成了拼搏进取、高效快捷的特区精神,积累了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1992年汕头经济特区被评为”首批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1997年又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50强城市”,在广东省内居第3位。所有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正如志书所记述并揭示的,是自古至今一代代潮汕人民艰苦奋斗,创造和积聚起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巨大财富。今天我们必须将这两种财富一起传给新一代的建设者。该如何传给他们?当前我们要发挥《汕头市志》的教化功用,以志书作为传统教育的教材,用无数前辈流血流汗开创基业的感人事迹和发愤图强的奋斗精神来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在珍惜前辈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珍惜前辈创造的精神财富,从而获得动力。使《汕头市志》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化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物质财富,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建设队伍,营造一个有利于新一代艰苦创业的社会环境,让汕头港口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在新型建设者们的二次创业中再度辉煌。  
    (作者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

你是本文的第1589位读者
来 源: http://stzy.shantou.gov.cn/in/invest/
作 者: 罗则扬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