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兴(1829~1879),原名花开,字杰士,揭阳县霖田都棉湖(今属揭西县)人,为清王朝围剿太平军和镇压潮州农民起义军的“忠勇”名将。
  据民国《揭阳县续志·人物志》记载,卓兴“少孤贫,落魄不遇”。清道光末年,洪秀全所领导太平军兴起,声势日大,攻占县城州府。清皇朝为对付起义军进行大量招兵。穷途落魄的卓花开应募入伍,改名卓兴。他随营到钦州、廉州、浔州等地征剿起义军,在擒杀起义军首领黄晚时,“勇冠三军”、“大帅奇其材,由勇目拔补外委”。咸丰三年(1853),他随营至福建进剿,次年至潮州,解潮阳城被陈娘康起义军围困之围,又进剿普宁北山许亚梅起义军,因功升为守备。六年至赣州,又解赣州之围,受奖“赏戴花翎”,升“平镇营都司”之职。咸丰八年回潮州,剿平了枫洋苏固起义,调任“督标中营都司”。咸丰九年,卓兴又击败起义军,解兴宁之围,补任“琼州镇中军游击”,赏“格畏吐巴图鲁”名号。十年又解四会县之围,升为参将,“赏加副将衔”。同治元年(1862)升为罗定协副将。次年,又平高州、信宜起义军,加总兵衔,后授南韶连镇总兵加提督衔,受朝廷“赏给三代一品封典”。五年改任潮州镇总兵。至七年以病卸任,在潮州城营建府第(俗称卓府)。
  卓兴卒于光绪五年(1879),年50周岁。自从军钦廉,卓兴援剿漳、赣,转战潮、嘉,鏖兵于高、凉、广、肇之间,十有五年,解重围者六,收复名城者五,擒杀太平军和农民起义军首领数十人,杀起义军无数。劳从光、毛鸿宾等咸称其忠勇绝伦,为近今不可多得之将。他与方耀都是镇压农民起义军而发迹的,官阶职务也相接近,故当时议论兵事的,都以方、卓并称。
  卓兴在“署平镇营都司”时,恰逢英国人初入广州,气焰嚣张,文武大吏见之避道而行。卓兴奉命带兵进省,便“率队露刃,中道而驰,若将寻斗”,使“夷人骇愕瞠视,莫敢谁何,士气为振”。
  卓(zhuó,潮音doh4(桌))姓在全国约有人口121万,在各姓中排第226位,占全国人口的0.09%.卓姓在揭阳有人口3955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86位,占揭阳人口的0.07%.卓姓来源有二:1.出自芈(m ,潮音bhi2(米))姓,为战国时楚国大夫卓滑的后代,属以祖字为姓。据《战国策》载,卓滑后人以他的字为姓,称卓氏。2.出自赵姓,为战国赵国传人。据《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后,有赵国人迁入蜀之临邛(今四川临邛),以铁冶致富,其后有卓氏,汉朝著名人物卓文君就是其后人。
  卓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唐代,藏族松赞干布时有藏部落一支常与五族姻亲,其部落汉姓为卓氏;明代,女真族博勒卓克部汉姓为博、卓两姓。
  此外,今土家、满、高山、黎、蒙古、朝鲜等民族也有卓姓。
  今卓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为多,3省卓姓人口约占全国卓姓人口的66%.卓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卓兴外,还有:西汉文学家卓文君,善鼓琴,通音律,与司马相如相恋私奔的故事流行民间,成为千百年来小说、戏曲的题材;东汉学者卓茂,西汉末年任密县令,礼法并施,史称教化大行,道不拾遗,东汉光武帝时征拜太傅,封褒德侯;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卓人月,善诗文词曲,与孟称舜友善,著《蟾台集》、《蕊渊集》、《寤歌词》等及杂剧《花舫缘》;当代知识女性卓琳(1916~2009),是邓小平夫人,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你是本文的第798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0-10-03
作 者: 阿 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