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蔡,天下得一半”
    我国是世界上姓氏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古籍记载是源于上古伏羲氏。我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有的资料说有6500多个,有的说有5600多个。在历史的演变中,不少姓氏早已消亡,也不断有新姓产生。现在我国流行的姓氏有3000多个。就潮汕地区而言,澄海县有218个,潮阳有246个,庵埠一镇有姓氏154个。这些姓氏中,其人数比例很不平衡。不少姓氏人口总数不过几万几千几百,如澄海县,虽有姓氏218个,但一姓仅有一人的就有52个。人数较多的姓占潮汕总人口的比重很大。尤其是陈、林二姓,除饶平县外,在许多地方都是当地的主姓。故潮汕有“陈林蔡,天下得一半”的俗谚。揭阳则有“林半县”之说。在澄海县的80万人口中,陈姓有15万以上。潮阳有村落431个,以陈为主姓的村落有66个,林姓村落有55个。这种情况跟福建、台湾、江西等南方各省相似,福建、台湾也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这是潮汕姓氏的一个显著特点。陈、林二姓,在全国的人数排列中,并不占首要位置。排第一的是李姓。第二是王姓,陈是第5位,林排在第16位。由此可见,潮汕的姓氏源流跟福建、台湾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先民大部来自河南
    潮汕先民大部来自河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有2000多个姓氏的根源在黄河之滨的河南省。潮汕先民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民族大迁徙。他们由北向南,跨黄河,过长江,经福建入潮,遂在潮汕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创基立业。这几次大迁徙分别是:
    晋永嘉年间,晋室内乱,中原地区战争不断,外族乘机入侵,士族及平民百姓为躲避战乱南迁。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漳潮间发生少数民族骚乱。朝廷先派陈政,后陈政之子陈元光继任,率府兵二批5600名计58姓南下平乱及处理善后事宜。这批府兵大部分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事态平息之后,按照朝廷的旨意,陈元光及其所部全部在漳潮地方安家,大多成为开潮始祖。如饶平陈氏,多为陈元光派下后裔,潮汕许氏,多为陈元光部将许天正后裔,沈氏为陈元光部将沈勇后裔。
    唐末五代初,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聚众起兵,征战南下,入据福建,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是河南光州籍人,,王潮自任福建观察使,后其弟王审知继位。王潮、王审知部将部卒在当地安家。如著名侨领陈嘉庚,就自称其先祖自光州随王潮入闽。潮汕先贤王大宝,便是王审知直系裔孙。现今潮汕王氏,大部分是王潮、王审知之后。
    唐末发生黄巢农民起义,战火遍及黄河、长江南北。人民为避战乱,也纷纷迁入当时较为安定的福建、潮州地区居住。如饶平、澄海张氏中的一部分,其先祖张道宗便是在这个时期迁徙入潮的,前八贤之一的张夔,便是其八世裔孙。
    莆田——移民中转站
    由闽人潮的中原移民,大部分由莆田迁徙而来,一部分经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部分经南雄的珠玑巷入粤(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移民,其先祖则大部分来自珠玑巷),莆田县、石壁乡、珠玑巷是三个重要的移民中转站。客家大部分来自石壁乡,潮人则以莆田为主。故在民间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先祖迁自莆田。
    说“先祖迁自莆田”。除了表明莆田是一个重要的移民中转站,大批中原移民在莆田作短暂停留,而后再行迁徙入潮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历代来潮任官职者,其中不少是闽籍人。因羡潮州山水风物人情,遂于致仕之后,不回原籍,而在潮州择地安居。如宋代海阳县令陈坦和潮州知事丁允元。陈坦是福建人,丁允元是常州人,两人相约在潮州定居。现今潮州官塘、铁铺陈氏、深田丁氏,均是陈坦、丁允元后代。潮阳在整个宋代共历22任县令,其中就有11位福建籍人。明代历80任县令,有22位是闽籍人。普宁明代共历25任县令,有7位是闽籍人。饶平明代县令有49位,闽籍人16位,,澄海明代县令28位,闽籍人7位,,海阳县令54位,闽籍人19位。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潮州在明代以前,朝廷派来此地任地方官的,闽籍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在整个明代,这是朝廷有意识的组织措施。一方面,朝廷采取“五百里内不得为官政策”。本籍人不得在本地当官。另一方面,又要派官吏适应当地风俗、气候和语言,福建当然是最合适的派官地。还有一个原因,福建林氏开闽始祖林禄白晋代永嘉年间入闽开基以后,就以莆田为南方发祥地,在唐代和宋代,莆田林氏先后共有一门九兄弟登进士、任刺史,史称前九牧、后九牧。九牧后代,很多散居潮州各地。不单林姓,其他各姓闽籍潮州官吏,也有相当一部分落籍潮州。
    潮州先民多迁自莆田,这是研究潮汕姓氏源流一个值得注意的课题。

你是本文的第2285位读者
来 源: 《潮汕百家姓》
作 者: 卢继定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