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汤钱 最新 图1张

     潮汕人喜欢凡事讲求吉利,做什么菜都要安上个好听又贴切的名字。比如把番薯和芋头的拼盘叫做“金玉满堂”,于是,出身草莽的番薯和芋头立刻被染上了文雅堂皇的色彩。这样就把世俗食品和语言包装巧妙地结合起来了。食在潮汕,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语言文化。

    在过年的时候,潮汕人还喜欢做“落汤钱”。细细品味落汤钱这三个字,似乎有点俗,然而它确实又是很传神地说出了小食的样子、做法,而且读起来音韵铿锵响亮,十分悦耳。

    落汤钱其实就是糯米糍。主妇在做糯米糍的时候,把糯米捏成一个个250克左右形如铜钱的扁平小圆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浮上水面,捞起放在盆中,两面撒上搅拌均匀的糖粉和炒香芝麻即成。比较讲究的,还要将落汤钱放在锅里煎至两面微焦。这样落汤钱外焦内软,而且不会粘碗。

    落汤钱口感柔润细腻,蘸了糖粉和芝麻之后香甜可口,与此同时,它又寄寓着潮汕人期待来年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

    婆婆每年过年,都要煮落汤钱。她煮的落汤钱,蘸的是黑芝麻和白糖,有时加上花生麸,雪白的落汤钱上撒着黑色的芝麻和晶莹的白糖,那样子煞是好看。我不大喜欢吃,但是看见落汤钱,总难免会拿了筷子,夹上一个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落汤钱的清香和芝麻的浓香在口里就渐渐地酝酿出一个模糊又清晰的来年。

    然而今年的落汤钱却没有上年的那么好吃。大年三十,我走进乡下婆家的门,就看见婆婆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灶台上,摆着一盘盘已经完工的落汤钱。婆婆对我说:“如果肚子饿,就先蒸些落汤钱吃吧。”我兴冲冲地答应着,把一盘落汤钱放进了锅里,加上水,用猛火蒸。根据我的经验,蒸了五分钟后,落汤钱立刻就会变得柔软如棉。在刚蒸熟的时候吃,是最好的时机。

    五分钟后,我打开锅盖,用筷子刺刺落汤钱,却惊奇地发现落汤钱还硬得像木头。我“咦”的一声,又合上锅盖,继续蒸,心里想,是不是自己太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耐下性子好好地继续加一把火吧。

    又过了五分钟,落汤钱还是没有软化的迹象。脾气像好好先生的落汤钱,今天发了犟脾气,说什么也不愿配合炉灶的火。而一向立竿见影的炉灶,今天只是徒然地让盘子下面的水心急火燎地直冒泡。对于像牛皮的落汤钱却没有一点办法。

    婆婆见我忙乎了半天,还没有蒸好落汤钱,就问道:“怎么了?”我说:“奇怪!落汤钱老是蒸不熟。”她忽然想起什么一样,一拍脑袋,说:“以前做落汤钱,总是先把熟的落汤钱蘸糖吃的。今年在做落汤钱的时候,有人劝我先把糖揉进糯米粉里,说这样做出来的落汤钱耐放,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我看着这盘落汤钱,心里想,没想到做这样的小吃,也是半点马虎不得的。看来每道看似简单的小吃背后,其实都凝结着潮汕人的生活智慧和经验,随便篡改,都会弄巧成拙啊。              

你是本文的第84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1-02-12
作 者: 黄春馥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